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197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2954|回复: 0

三国人物之刘表简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7 11:12
  • 签到天数: 792 天

    [LV.10]国防部长

    发表于 2013-4-14 22: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传分享工控资料得追梦点,下载积分获取办法点击进入 ☆追梦点充值入口
    发帖回帖赚金币兑换下载积分。上传附件须知点击进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工控达人,分享经验,让你轻松玩转追梦工控论坛。

    已有帐号?  点击登录   或者        

    支付宝扫一扫领红包
    三国人物之刘表简介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东北)人,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他身长八尺余(约1.86米),姿貌温厚伟壮,个性优柔寡断,但有儒者风范。他是东汉末期的一个割据军阀,领有荆楚数千里之地,并先后由汉廷授封官衔“荆州刺史”和“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也是汉末的党锢名士之一。



    党锢清流

    刘表年轻时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他参加过太学生运动,在士人间享有很崇高的名望。根据张璠的《汉纪》,刘表与同郡(山阳郡)的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绪)恭、刘祗、田林同为“八交”,或谓“八顾”。而《汉末名士录》则说刘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符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后汉书·党锢传序》又载刘表与翟超、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八人为“八及”,载刘表与田林,张隐等为“八顾”,《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与张俭等人为“八顾”。《三国志·刘表传》则称其为“八俊”。
    刘表曾于党锢时期((176年)与同郡张俭等受到讪议,却在问罪的诏书下来之前收到风声,于是逃亡,从而避过迫害。及后在中平元年(184年),党禁解除以后,刘表受大将军何进招辟为掾,推荐再次入朝,及后转任北军中侯。

    肃清江表

    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董卓于是以朝廷的名义派遣当时的北军中侯刘表继任。由于当时通往荆州的道路被宗贼和反董派的袁术堵挡(时屯鲁阳),刘表无法直接上任。其时关东兵锋四起,江南宗贼大盛;吴人苏代又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据民兵而称雄当地。于是他匿名独身赴荆州,后单骑入宜城,遂与荆襄名士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刘表首先问道:“贼甚盛,而众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此时宗贼横行,民众不附,袁术在南阳又蠢蠢欲动,现在荆州已经是大祸临头了。我希望在这里征兵,但又怕民众不愿从军,你们有何对策呢?)蒯良道:“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民众不归附的原因,是因为官员的仁爱不足;民众依附而势力不能兴盛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员的义行不足;一旦仁义并行、双管齐下,则民众的归附就如水向低流一样。阁下又何必忧虑,而又去询问征兵的计策呢)刘表又问蒯越,蒯越道:“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平世的统治者都是重视仁义,乱世的统治者则会重视权谋。士兵是贵精不贵多的,重点在于能够得到他们的忠心及支持。袁术为人勇有余而智谋决断不足,苏代、贝羽都是一介武夫,根本不必忧虑;宗贼的首领则大多贪婪残暴,其部下对他们也心存忧虑。我手下有些具备修养及能力的人,只要派遣他们到宗贼首领处加以利诱,宗贼首领们必定领众而来。这时阁下只要把握时机,诛杀那些残暴无道的,再安抚收编他们的部众。如此一来,荆州的本土军民与其他州郡的百姓,都会因为阁下的恩德而扶老携弱而至。届时阁下军民归附,再以南方江陵为根据地,在北方又扼守襄阳,荆州八郡只要传递檄书就可以平定了。即使袁术等人再拥兵而至,亦无能为力矣!)刘表赞叹道:“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刘表便使蒯越遣人前往诱骗宗贼,说得来者五十五人(《后汉书》载十五人),就斩杀他们,并安抚收编他们的部众。然而,是时唯有江夏贼党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刘表于是再派蒯越及庞季单骑前往劝说,二人答允出降,于是江南悉平。而荆州诸郡守、县令因听闻刘表的威名,大多解印绶而逃去。刘表自此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跨蹈汉南

    在反董卓联盟瓦解之后,袁术与袁绍的关系急剧恶化。袁绍于是连结刘表,欲以其牵制袁术。而袁术亦打算袭取荆州,故与长沙太守孙坚结合,并命孙氏一起合击刘表。刘表最初与孙坚交战失利,被孙坚围攻于襄阳城。后来刘表却因孙坚战死而反败为胜,而战事的详情却有三种不同的记载:
    • 根据《典略》记载,刘表在被围后命令大将黄祖于夜间出兵与孙坚对抗,黄祖失利败走,窜入岘山之中。孙坚于是乘胜追击黄祖,却被黄祖的部下用箭伏杀于竹林之间。
    • 《后汉书》指出刘表被围于襄阳后,黄祖前来救援,而孙坚就在交战中被流矢所杀。
    • 《英雄记》却说刘表的部将吕公(或称吕介)领兵屯驻于山上,孙坚以轻骑上山讨伐吕公时,被敌军射中其头,因而毙亡。
    由于孙坚战死,刘表于是就反败为胜,解除了其新政权的危机。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其余部李傕、郭汜却又再次进据长安,挟持天子。刘表于是遣使入朝朝贡,李、郭二人为了稳固自己势力,便以朝廷的命诏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希望能够结连刘表为外援。初平四年(193年),刘表断掉了袁术的粮道,使其无法再盘踞南阳,迫使他往兖豫方向出走,间接促成了袁术与曹操的匡亭之战。此举不但彻底除去袁术觊觎荆州的野心,更借曹操军的力量削弱袁术势力,使其更加远离荆州,减少了对荆州威胁,也巩固了自己在荆州的统治权。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被曹操迎于许都,刘表虽然再次遣使奉贡,但却与北方袁绍保持关系。治中邓羲于是劝谏刘表,刘表不听,答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独何怪乎?”(对内,我没有对朝贡之事上失责;对外,我亦没有违背盟主,这才是当今天下的达义之道。怎么只有你老是在怪我呢?)邓羲不满,于是辞疾而退,终刘表之任内不再出仕。其时骠骑将军张济自关中出走南阳,因粮尽而攻打南阳郡的穰城,却因中飞矢而死,其侄张绣于是收兵而退出穰城。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其众闻讯而大喜,尽皆服从。刘表于是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当初,长沙太守张羡因为性格屈强、桀骜不驯,故此被刘表轻视而没有被礼待。张羡怀恨在心,最终于建安三年(198年)率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叛逆刘表,刘表因而遣兵攻伐,却连年不下。及后张羡病死,长沙民众又拥立其子张怿为主,刘表不久后方能攻下张怿。刘表于是顺势广开南方的疆土,成为“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大军阀。在平定荆南之后,刘表与交州牧张津之间渐生仇隙。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间(199-203年),交州牧张津对刘表连年用兵。然而交州兵微将寡,故即与刘表作战经年仍是徒劳无功。直至建安八年(203年),张津被部下杀害,刘表为染指交州,便旋即派遣属下赖恭出任交州刺史,希望抢先在朝廷任命官员前占有交州。同时,他又任命部属吴巨为苍梧太守,以接替刚病故的史璜。另一方面,以曹操为首的汉廷则拜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交州)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旨在抗衡刘表在交州的势力。最初,荆州之地,人情好扰,加上四周因战乱而骇震,贼众又互相煽动生事,使得荆州处处沸荡动乱。及至刘表作为荆州牧,却能招诱有方,威怀兼洽,令境内的贼党豪强亦可以为其效用。荆州从此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另一方面,从关西、兖州、豫州来投靠荆州的学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抚赈赡,学者们受到资助,亦能得到保护。由于荆州境内界群寇已被肃清,刘表于是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并称之为后定。刘表在任内,爱民养士,从容自保。
    中立偏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表与张绣合击曹操,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据守南阳的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请降,刘表从此失去了对南阳郡的影响力。接着,袁绍又遣人求助于刘表,刘表向来使许诺,却又不正式派遣军队助战,亦不肯协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长)江、汉(水)之间,以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就向刘表说:“今豪桀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敝可也;如其不然,固将择所宜从。岂可拥甲十万,坐观成败?求援而不能助,见贤而不肯归!此两怨必集于将军,恐不得中立矣。曹操善用兵,且贤俊多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移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今之胜计,莫若举荆州以附曹操,操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如今豪杰并争,两个雄主相持于官渡,所以决定天下之局势的重任就在于将军了。若果将军是想有所作为的话,就应该乘此机会而起事;但若不然,就应该选择可以跟从的雄主。将军您又怎能拥兵十万,而坐观成败?袁绍前来求援,您又不派兵协助;曹操贤明,您又不肯归随。这两大势力不管谁胜谁负,都会因怨恨而来对付将军你的,届时我们恐怕不能再保持中立了。我等认为曹操善于用兵,而且又多贤臣俊士归附,他必定能够一举歼灭袁绍,然后就会把兵锋指向我们,恐怕将军到时候也不能够与其抗衡吧。如今必胜之计,莫过于举荆州之众而归附曹操,而曹操必定会看重将军的恩德,您就能长享福祚,子孙晏然,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啊!)大将蒯越亦如此劝刘表,可是刘表狐疑不决,便派遣韩嵩前往晋见曹操,以探其虚实。他对韩嵩说:“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如今天下大乱,大势未知所定,而曹公奉天子于许都,希望阁下能够替我观其虚实。)韩嵩答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祐,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至圣者可以通逹于普世的价值、忠节,次一等者则只能紧守现存公认的气节。而我韩嵩,仅仅是守节者而已。所谓事君为君,君臣之间的关系既定,所以可以以死守节;现在我奉命前往朝廷仕宦献身,正因为是将军您的命令,所以即使是赴汤蹈火,我也是万死不辞的。以我的观察,曹公明哲,必定能匡济天下,如果将军能够上顺天子,下归曹公的话,必定能够享百世安康之福,荆楚之地亦定会受其庇佑,那么您就应该派我出使了;但若然您举棋不定,却仍命我出使京师的话,一旦天子封我为官,我便会成为天子的属臣,将军的故吏了。正如在君为君的道理一样,我韩嵩只可守命于天子,在道义上就不能够再为将尽忠效命了。唯望将军慎重三思,不要有负韩嵩。)刘表以为韩嵩只因怯惧而推搪,便强行命他出使。韩嵩到了许都后,果如所言,被天子拜为侍中,迁零陵太守,到他回来以后,大为称颂朝廷和曹操的威德,又劝刘表派遣质子入朝侍奉。刘表认为韩嵩怀有二心,于是大会群臣数百人,陈兵而责见他。其时刘表盛怒,手持符节想要下令杀他,还屡说:“嵩敢怀贰邪!”(韩嵩你竟敢怀二心啊!)在场的群众大为惊慌,想叫韩嵩谢罪,但韩嵩却不为所动,只向刘表说道:“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是将军您有负于我,而不是我有负于您。)并且再陈述临行之言。刘表依然怒不可遏,其妻蔡氏知道韩嵩贤良,于是进谏说:“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韩嵩名重荆楚,而且他言行率直无假,是诛之无名的。)刘表又烤问韩嵩随行的手下,得知韩嵩并无他意,方才作罢斩杀他的念头,但仍然将其囚禁。《三国志》认为刘表外貌儒,但内心却多疑猜忌,就以上述此事来引证。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在汝南为曹操军所破,于是南行投奔荆州。刘表虽然厚相结待,却没有重用刘备,只安排他驻扎新野,成为自己的北藩。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柳城时,刘备曾劝说刘表起兵后袭许都,刘表不纳其言。至及曹操还军中原,刘表才对刘备说:“不用君言,失此难逢之机。”(之前不采纳你的建议,现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机了。)刘备只得说:“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定会再出现,又怎会有所终极呢?若果今后能把握机会,这回之事就不足以为恨了。)不过,自建安十二年,曹操还定柳城后,河北局势已经被稳定下来。在一统中原后,曹操开始为南征的事作准备,而荆州则成为他的第一个攻取的目标。
    无定后嗣

    刘表在晚年时,未能妥善处理后嗣的事宜。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与刘琮都牵涉到嗣子之争的问题上。 最初,刘表因为长子刘琦与自己的相貌像得相似,而十分喜爱他。但后来刘琮娶了刘表继室蔡夫人的侄女,蔡氏就爱屋及乌,喜爱刘琮而讨厌刘琦。蔡氏于是经常在刘表面前抵毁刘琦,刘表因为宠信蔡氏,于是逐渐信以为真。另外,蔡氏之弟蔡瑁及其外甥张允亦得刘表信重,且又与刘琮相善,故此刘琦越感不安。后来刘琦跟从诸葛亮的建议,向刘表请缨代替战死的黄祖出任江夏太守,以求自安。后来刘表病重,刘琦还归襄阳探望。由于刘琦素来慈孝,张允等人怕其父子二人相见而亲情相感,会令刘表确立刘琦为嗣,于是不许刘琦入内探望,并说:“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主公命你镇守江夏,是个非常重任。如今你留下众兵将于江夏而擅来襄阳,主公知道后必定会加以怒责。此举有伤亲情,最终只会使他的病情恶化,这实在不是孝敬之道啊。)刘琦被拒诸门外,不能与刘表相见,刘琦只得流涕而去。而据《英雄记》及《魏书》记载,刘表病危时曾想将荆州让给刘备,刘备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却。[1]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初,曹操开始领兵出发,南征荆州。同年八月间,刘表因背疽发作,病重身亡,享年六十七。刘表死后,荆州群臣拥立其次子刘琮为继承人。而刘琮在继位一个月内,因为群臣大多主降曹,于是便在九月向曹操请降,正式结束了刘氏父子在荆州的十九年统治。
    评价

    刘表是儒家士人,英俊潇洒,品性仁善,为官清廉, 理政有方,但是性格怯懦,作风优柔寡断, 在统摄军事方面更是有所不足。
    《傅子》贾诩:“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魏略》指:“刘表性缓,不晓军事。”《吴书》又言:“表,儒人,不习军事。”《三国志》:“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三国志》郭嘉:“表,坐谈客耳。”《三国志》曹操:“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三国志》裴潜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又曰:“刘景升,仁义之主也!”《三国志》评曰:“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后汉书》:“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在荆州几二十年,家无余积。”《后汉书》论曰:“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于人也。”《后汉书》赞曰:“绍姿弘雅,表亦长者。称雄河外,擅强南夏。鱼俪汉舳,云屯冀马。窥图讯鼎,禋天类社。既云天工,亦资人亮。矜强少成,坐谈奚望。回皇冢嬖,身颓业丧。”毛泽东一生嗜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魏书·刘表传》中记载:刘表“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批注刘表道:“虚有其表”。

    让我们联手拒绝网络伸手党,下载积分获取办法&附件上传须知 ☆追梦点充值入口





    +1
    2954°C
    沙发哦 ^ ^ 马上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珍惜自己的ID,严禁发布垃圾水贴,诸如adsf......顶......纯表情......多次重复回帖刷积分......轻则删帖警告,重则封禁!★请分享资料、经验或者赞助论坛,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

    最新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 皖ICP备1001200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4 21:23 , Processed in 0.10822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reamyiyi

    © 2009-2025 工控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