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羽盗一 于 2014-2-25 19:41 编辑
三国人物之法正简介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后汉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期齐襄王田法章之后裔,为东汉末名门法氏之后。祖父法真,有清节高尚名声。与魏国程昱和郭嘉等处事性格等有所不及,但同样善策奇谋,故陈寿誉其可比二人,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本为刘璋部下,后投归刘备;屡划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刘备在世时,惟独法正有谥号,死后追谥为翼侯。
怀才不遇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附刘璋,多年后法正升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法正既不为任用,又为其州邑侨客之人所诽谤,志不得意。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相为友善,深觉刘璋不足与有所作为,常偷偷叹息。
暂思经算208年,张松于荆州出使见曹操归来,劝刘璋与曹操绝交而自行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作为使者?”张松乃举荐法正,法正辞让,不得已而前往。法正既归还,为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密谋协力规划,愿意共同戴奉刘备,而未有缘。后来刘璋听闻曹操欲派遣将领征讨张鲁而有畏惧之心,张松遂说刘璋适宜迎接刘备,使他征讨张鲁,复命令法正衔命出使。法正既宣告旨意,暗地里向刘备献策:“以将军之命世英才,乘刘璋之懦弱无能;张松,益州之左右,以为内应;然后以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来成大业,易如反掌。” 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须取荆州和益州二地,法正、张松倒戈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刘备应允,随即率军入蜀。荆州军假意北伐张鲁,至葭萌,张松因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正面决裂,向成都进兵,军势所至,势如破竹。当时,刘璋的部下谋士郑度向刘璋进谏坚壁清野之策拖垮刘备,刘璋答:“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而拒绝此策,并罢黜了郑度。
眩惑远近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欲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不举用许靖,认为即使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却无身为人臣的才能及品德。法正进谏:“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但是主公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刘备于是重用许靖,此举效仿战国时的郭隗与燕昭王。
恩怨分明建安十九年刘备得益州后便自领益州牧,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任用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同时间兼任地方官和京官,首都太守兼总参谋长(谋主)。此时法正得势,开始对以往曾轻视或陷害自己的人进行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举报,但诸葛亮素知法正甚得刘备重用,遂不言之。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推托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给予。”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吕蒙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当时随从的军师为法正,后曹操南攻汉中,威慑蜀中,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荆州西方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则荆州东方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
奇画策算
217年,法正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未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法正认为这是夺取汉中的最佳时机。且告诉刘备夺取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光辉汉室;中,可以虎视夺取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益州川蜀的安定,是持久的战略,刘备接纳此计。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攻占汉中,又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汉时政府行政首长)、护军将军。
与曹军在汉中作战时,形势不利,本应马上撤退,而刘备不肯,无人敢进谏。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挡在先主前面。刘备说:“法正快去避箭。”法正回:“连阁下也冒着箭雨、飞石,何况我呢?”刘备只好允诺:“我和你一起撤退。”便暂时撤军。
睹事知机219年,正月,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当时夏侯渊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张郃驻守东线据点广石。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张郃率亲兵搏战,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夏侯渊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继续固守南线。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防卫工事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此时,法正看准时机,见夏侯渊正处于劣势,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山上奇袭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斩杀,赵云接应黄忠,将黄忠救出,曹军溃败。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不久,曹操亲征,听闻是法正献计取汉中,因而感慨不已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接下来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虽然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与曹操交锋,曹操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效仿高祖汉王刘邦,刘备占以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蜀之辅翼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翌年去世,享年四十五岁。刘备为他连日哭泣,谥曰翼侯。赐于关内侯的爵位给其子法邈,他的最高职位为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先主一称帝便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群臣大多进谏,皆不听从。章武二年,大军战败,退回白帝城。诸葛亮感叹:若法正还在,便能够制止皇上,使不行东征;就算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评价- 陈寿: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庞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程昱)、郭(郭嘉)之俦俪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 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 曹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 孙盛: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裴松之注引孙盛评)
- 杨戏: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咨,暂思经算,睹事知机。--赞法孝直(《季汉辅臣赞》)(《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 司马光:(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