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积分获取及使用技巧附件上传须知浅评三国人物武力(四年前写的,仅供大家一笑)

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198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4508|回复: 19

浅评三国人物武力(四年前写的,仅供大家一笑)

[复制链接]

升级  3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传分享工控资料得追梦点,下载积分获取办法点击进入 ☆追梦点充值入口
发帖回帖赚金币兑换下载积分。上传附件须知点击进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工控达人,分享经验,让你轻松玩转追梦工控论坛。

已有帐号?  点击登录   或者        

支付宝扫一扫领红包
三国时期蕴含了很多精彩的武力事件,例如吕布单挑郭汜,关羽斩颜良等,这些事件一旦展开讨论,每件事迹的评论少则几千字,多则几万字,但因为笔者能力和时间有限,只能对人物的武力进行十分简略的评价。笔者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完成细致分析武力的文章。评价的形式为分级,共分S、A、B、C、D、E,分别对人物的独斗事迹、群斗事迹(独斗事迹和群斗事迹合称战绩)、武力评价、身体素质、弓箭能力五项进行评价(这五项的加权比重并不相等,其中弓箭能力的所占比重最低,身体素质的比重也较低),最后会得出综合评价。
为了区分人物的能力,A级的评价在三国人物中限定在五人以内,而要获得S级的评价,不仅仅要在三国时期是最出众的,而且需要在中国古代史上也要名列前茅,所以某些方面可能所有三国人物都无法得到S级评价,其实即使仅仅得到B级评价,也能说明该人物在该方面的水平已经是不错的,如果在某方面没有任何描述,就只能拿E。
独斗事迹(简称独斗)包括:1单挑敌将2临阵亲手斩杀敌将3普通杀人事件4与猛兽对战事迹。独斗事件评价一定程度上群斗事件评价挂钩。如果这类事迹出现于正史,则暂时不讨论其真实性。此项讨论的是事迹,并非能力。S和A的三国人物:无人S,吕布、庞德、关羽、孙策、董袭A。
群斗事迹(简称群斗)包括:1临阵杀伤士兵2冠军陷敌事迹3攀城事迹。群斗事件评价一定程度上独斗事件评价挂钩。如果这类事迹出现于正史,则暂时不讨论其真实性。此项讨论的是事迹,并非能力。S和A的三国人物:文鸯S,公孙瓒、曹仁、张辽、凌统A。
武力评价(简称评价)包括:1三国时期其他人物的武力评价(这类评价可能带有主观色彩)2陈寿的评价(这类评价主观色彩较小)3自评(这类评价可信性因人而异)4以武名吓退敌军5后人评价或对比(朝代离三国越远,可信度越低,笔者只参考《新五代史》之前的史书)。S和A的三国人物:关羽S,吕布、许褚、文鸯、张飞、孙策A。
身体素质(简称身体)包括:1力量2灵敏3受伤后表现4体能。身体素质部分评价和武力评价重复,也一定程度上和战绩挂钩。S和A的三国人物:无人S,许褚、典韦、周泰A。
弓箭能力(简称弓箭)包括:1战场射箭事迹(这方面的事迹不算入独斗事迹或者群斗事迹)2弓箭打猎事迹3弓箭能力评价(这方面的评价不算入武力评价)4射虎。S和A的三国人物:太史慈S,吕布、庞德、甘宁A。
最后,综合评价(简称综合)并不是以上五项取平均数。其实在独斗事迹、群斗事迹、武力评价其中一项得S,综合评价基本可以得A以上,其中一项得A,综合评价基本可以得B以上,如此类推;如果多项得A,那么也基本可以得A以上,如果多项得B,那么也基本可以得B以上,如此类推。S和A的三国人物:无人S,吕布、关羽、文鸯A。
这种方法笔者只是初步接触,分项的确存在一定缺陷,但不妨一试。
接下来准备对三国人物进行逐个逐项评价,评价的顺序以《三国志》中该人物传记的顺序为准,若该人物没有传记,则以第一句武力描述出现顺序为准。由于三国时期有武力描述的人物超过120人,笔者时间和精力有限,只对其中重点人物进行逐项评价。
让我们联手拒绝网络伸手党,下载积分获取办法&附件上传须知 ☆追梦点充值入口





+1
4527°C
19
  • rmnnphs
  • UKBNCKPv
  • zruLsWqE
  • tyr5507
  • kenawcl
过: 他们

升级  37.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赵云无谋也冤枉了赵云。

升级  3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维 魏延 夏侯霸 何在

升级  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这样认为
  薛登之所以不提关张,是因为关张都有智谋,否则他会说 资诸葛之指捴。

升级  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1: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
  
  独斗事迹: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分析庞德的时候已经分析过此事,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单挑了。如果单挑了,关羽能够逼得庞德使用弓箭,可见至少不在下风。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临阵斩将之一。啥也不说了。
  评价A。
  
  群斗事迹: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还是这件事迹,鉴于颜良是在“万众之中”的,可见关羽也有一段冲阵的过程。
  评价C。
  
  武力评价:
  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用“万人敌”称赞关、张的武力的人中,赞得最出名就是程昱了。有人会怀疑这里的“万人敌”是项羽所说的“万人敌”,然而从下文的不少评价中都可以否定这个观点,《辞海》一书中也把这两个“万人敌”分作两个意思来解,其中勇猛的意思用了关张作为例子。
  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这句评价相对普通。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三国志•魏书•郭嘉纪》注引《傅子》
  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魏国谋士就是郭嘉。
  关羽骁锐……——《三国志•魏书•温恢传》
  这是温恢在襄樊之战开始之前说的。
  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傅子》
  傅斡也承认关羽的武力了。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这封信有吹嘘的嫌疑。
  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陈寿的评价,关羽的“雄壮威猛”高于张飞。魏国谋士的说法也叙述了一遍。综合魏国谋士的说法,他们都是要表明刘备的威胁,所以存在夸大的成分。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陈寿再叙述一遍。
  是羽怙恃勇名……——《三国志•蜀书•廖立传》
  即使不喜欢关羽,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勇名。
  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和陈寿说的“雄壮威猛”相似。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这样说的目的和魏国众谋士一样。
  关羽实熊虎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羽矜其骁气……——《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羽素勇猛……——《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吕蒙、陆逊讨论袭击荆州的事,关羽的勇猛一直是他们的考虑因素。
  刘遐,字正长,广平易阳人也。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晋书•刘遐传》
  《晋书》中第一位被比作关羽、张飞的人物。
  ……文史富赡,郁为文宗,则尚书右仆射董荣,秘书监王飏,著作郎梁谠;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则前将军、新兴王飞,建切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晋书•苻生传》
  张穆、边宪、文齐、杨班、梁崧、赵昌,武同飞、羽。──《晋书•秃发傉檀传》
  这两段比得比较泛滥了,能比得上关羽张飞的人应该没有这么多。
  薛彤、进之并(檀)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宋书•檀道济传》
  关张被比作跟班,有点遗憾。
  谭金先薄之,不能入,(薛)安都望见爽,便跃马大呼,直往刺之,应手而倒,左右范双斩(鲁)爽首。爽累世枭猛,生习战陈,咸云万人敌。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时人皆云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并前千户。──《宋书•薛安都传》
  及将战,(吴)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陈书•萧摩诃传》
  斩颜良已经成为了临阵斩将的代名词。
  长孙肥结发内侍,雄烈知名,军锋所指,罔不奔散,关张万人之敌,未足多也。──《魏书•长孙肥传》(《北史》略同)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杨大眼)过也。──《魏书•杨大眼传》(《北史》《南史》略同)
  宝夤大悦,谓官属曰:“崔公(崔延伯),古之关张也。今年何患不制贼!”──《魏书•崔延伯传》(《北史》略同)
  而武人略阳垣历生、襄阳蔡道贵,拳勇秀出,当时以比关羽、张飞。──《南史•齐武帝诸子传》
  这几句评价对于关羽、张飞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了。
  关羽的武力可以说影响了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从晋初到南北朝末期,他武力的地位在只有项羽、张飞等少数人物可以和他相提并论。最后再提一提,李庠曾经被比作关羽、张飞,但比的不是武力,故不录。
  评价S。
  
  身体素质:
  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还是这两句评价,而且陈寿认为关羽比已经“雄壮威猛”的张飞德身体素质还要好。
  评价B。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悉的人物之一,其武名响彻天地,但要成为真正的“武圣”,他稍缺惊天动地的事迹。
  关羽总评:独斗A,群斗C,评价S,身体B,弓箭E;综合A。
  
  张飞
  
  独斗事迹:
  无。
  评价E。
  
  群斗事迹: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此事被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拿来和斩颜良相比,然而此事的难度和斩颜良是相差很远的。“据水断桥”不应该理解为把桥断了,但张飞与曹军的确没有任何接触。
  评价D。
  
  武力评价:
  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三国志•魏书•郭嘉纪》注引《傅子》
  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傅子》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诸葛亮认为张飞与关羽尚存差距。
  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陈寿和诸葛亮的想法类似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刘遐,字正长,广平易阳人也。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晋书•刘遐传》
  ……文史富赡,郁为文宗,则尚书右仆射董荣,秘书监王飏,著作郎梁谠;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则前将军、新兴王飞,建切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晋书•苻生传》
  张穆、边宪、文齐、杨班、梁崧、赵昌,武同飞、羽。──《晋书•秃发傉檀传》
  薛彤、进之并(檀)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宋书•檀道济传》
  及将战,(吴)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陈书•萧摩诃传》
  长孙肥结发内侍,雄烈知名,军锋所指,罔不奔散,关张万人之敌,未足多也。──《魏书•长孙肥传》(《北史》略同)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杨大眼)过也。──《魏书•杨大眼传》(《北史》《南史》略同)
  宝夤大悦,谓官属曰:“崔公(崔延伯),古之关张也。今年何患不制贼!”──《魏书•崔延伯传》(《北史》略同)
  而武人略阳垣历生、襄阳蔡道贵,拳勇秀出,当时以比关羽、张飞。──《南史•齐武帝诸子传》
  张飞有的武力评价关羽基本都有,这里就不再逐一分析。诸葛亮和陈寿都认为张飞和关羽依然存在差距,而且比关羽少了温恢、吕蒙和陆逊的评价。可见张飞在三国时期的评价是比不上关羽的,加上也没有类似关羽斩颜良的能够体现武力的事迹,之所以能够在后来的评价能够和关羽平起平坐,一定程度上说是沾了关羽的光。所以笔者认为张飞的武力评价还不能算S。
  评价A。
  
  身体素质:
  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虽然不及关羽,但还没有到一个级别的差距。
  评价B。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一个评价很高、事迹很少的人物,相信没有关羽他不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张飞总评:独斗E,群斗D,评价A,身体B,弓箭E;综合B。
  
  马超
  
  独斗事迹:
  阎行……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三国志•魏书•张既传》注引《魏略》
  很有疑问的事件,关键在于马超当时的状态。如果“刺”出现在战场上,那么马超吃了个大亏,并非什么光彩的事迹。如果“刺”理解为行刺,至少可以肯定马超当时是没有准备的,再进一步考虑,马超可能甚至没有武器。如果马超手上有武器,那么几乎被杀就是马超的能力有问题;如果马超手上没有武器,但手持矛的阎行却无法行刺成功,那么马超的能力还是应该肯定的。此项评价是结合了两种情况考虑。
  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马超对自己的独斗能力也不是十分自信。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同上。
  评价C。
  
  群斗事迹:
  无。
  评价E。
  
  武力评价:
  阜时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信、布”普遍被认为是韩信和英布,这还算较高的评价,但和武力关系不大。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与杨阜的评价类似。
  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三国志•蜀书•许靖传》注引《益州耆旧传》
  蜀郡太守王商对马超的评价,马超也算勇名远扬。
  评价B。
  
  身体素质:
  腾子超亦号为健。——《三国志•魏书•张既传》注引《魏略》
  一个极普通的评价。
  评价D。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和张飞相似,评价较高,缺乏事迹。
  马超总评:独斗C,群斗E,评价B,身体D,弓箭E;综合C。
  
  黄忠
  
  独斗事迹:
  无。参考群斗事迹。
  评价D。
  
  群斗事迹:
  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三国志•蜀书•黄忠传》
  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两句评价比较类似,价值稍高的冠军记载。《古今刀剑录》的记载暂不评价。
  评价B。
  
  武力评价: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灌、滕”指灌婴和夏侯婴,其中夏侯婴没有任何武力事迹或评价。
  评价C。
  
  身体素质: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普通的描述。
  评价C。
  
  弓箭描述: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一位较突出的冠军型武将。
  黄忠总评:独斗D,群斗B,评价C,身体C,弓箭E;综合C。
  
  赵云
  
  独斗事迹:
  无。参考群斗事迹。
  评价D。
  
  群斗事迹:
  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着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着。——《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没有任何杀敌记载,而且所带骑兵几多,把此事算入群斗事迹仅仅因为算次突围。
  评价B。
  
  武力评价: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赵云和夏侯婴的救主很有可比性,但都与武力无关。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和陈到并列的评价。
  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捴;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旧唐书•薛登传》
  赵云武力评价中价值最高的,指明评价武艺,薛登不说关羽、张飞,偏偏说赵云,可见赵云武力的地位还是颇高的。
  评价B。
  
  身体素质: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普通的描述。
  评价C。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从薛登的评价看,总觉得赵云的事迹被掩盖了不少。但即使只看现有事迹和评价,赵云的综合武力也勉强也有B。
  赵云总评:独斗D,群斗B,评价B,身体C,弓箭E;综合B。

升级  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1: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一个《三国志》里面兵法和“万人敌”连起来说的证据。

升级  3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1: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发了一贴,去看看就行了

升级  46.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1: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无谋 但因为赵云打得战基本都是孔明布置好后,赵云上去打的【这个可以不引云别传 那个可信度不高】

升级  28%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褚
  
  独斗事迹:
  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一件普通的非临阵杀人事件。结合许褚的群斗事迹,这方面许褚可以拿C。
  评价C。
  
  群斗事迹:
  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飞石却敌,三国时期有这样的事迹的就只有许褚了。
  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虽然攀船者基本没有反抗能力,但许褚同时要保护曹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虽然没有说杀了多少人,但既然能够被记载,相信也不少。
  许褚这方面的事迹评价在B和C之间,笔者倾向于B。
  评价B。
  
  武力评价:
  ……勇力绝人。——《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这是第三句带有“绝”的评价。“勇力”的包含面要比曹操的“才武”“才力”更精确。
  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拉牛的引申评价,可见许褚在民间早已武名远扬。
  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比樊哙,比的是能力和职责,与武力有关,而且是一个颇高的评价。
  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勇名吓却马超,连马超也也不得不认同了许褚的能力,这个评价的说服力很高。
  ……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魏国全军皆知许褚虎称,许褚的武名普及面很广。
  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陈寿也认同曹操的评价。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与《许褚传》的描述吻合。
  许褚的武力评价勉强能上A,其实评B也未尝不可。
  评价A。
  
  身体素质:
  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很详尽的描述,外加一句“勇力绝人”,力量方面,三国时期无人能超过许褚。
  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飞石”不是重点,把石都飞碎了,就能体现许褚的臂力惊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如果牛不提供许褚前进方向的动力,那么许褚需要有牛的质量才能完成拉牛的过程。拉牛尾使牛感到疼痛然后后退是比较可能的。但即使如此,拉牛绝非一般的强壮之人能做到的。
  评价A。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以力量著称,评价也很高,只可惜事迹不够突出。
  许褚总评:独斗C,群斗B,评价A,身体A,弓箭E;综合B。
  
  典韦
  
  独斗事迹:
  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巿,一巿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和许褚一样,也是只有一件普通的非临阵杀人事件。结合典韦的群斗事迹,这方面典韦可以拿C。
  评价C。
  
  群斗事迹:
  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和许褚的事迹类似,但有不是亲斩之嫌。
  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飞戟杀敌,可以说是典韦绝学,飞的不是手戟,而是普通的长戟。只是效率较低,最终只杀了十几人,未能和张辽等人的事迹相比。况且临阵杀敌,不能每次都刚好身边都有十几支戟让典韦飞。
  韦战於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叛变是突然的,过程是精彩的,结果是阵亡的。如果要和凌统等人的护主相比,最大的分别在于典韦战死了,凌统没有战死,其次是凌统杀的敌军比典韦多。虽然过程同样精彩,但典韦没有具体杀敌数据就已经受了几十处伤,这件的事迹的价值不及凌统的事迹,也未见其武力高强。
  评价B。
  
  武力评价:
  永居近巿,一巿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数百人不敢接近,勇名可见。
  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虽说是有点夸张的评价,但可见典韦的勇力在军中很出名。
  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和许褚的评价一样。
  评价B。
  
  身体素质:
  形貌魁梧,膂力过人——《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和许褚类似的力量描述,但稍逊于许褚的是没有“绝”的字眼。
  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赵)宠异其才力。——《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众人都不能做到的典韦一只手完成了,司马赵宠的反应也可见此事非常人能做。
  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上文已经说了,飞戟是飞大戟,需要过人的臂力。
  “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志•魏书•典韦传》
  这句上文已评论,不多说了。
  评价A。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评价稍逊于许褚,其他方面差不多。如果典韦的结果不是战死,那么很有可能可以超越许褚。
  典韦总评:独斗C,群斗B,评价B,身体A,弓箭E;综合B。
  
  庞德
  
  独斗事迹:
  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德手斩一级,不知是援。战罢之后,众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援,锺繇之甥。德晚后於鞬中出一头,繇见之而哭。德谢繇,繇曰:“援虽我甥,乃国贼也。卿何谢之?” ——《三国志•魏书•庞德传》注引《魏略》
  标准的临阵亲手斩杀敌将,斩了也不知道对方是谁。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最有疑问的事件,庞德和究竟怎样“亲与羽交战”?究竟有没有单挑?这些疑问从史书中都无法得知。笔者认为从庞德战前的话里可以看出庞德是渴求单挑的,至少单挑的可能性不可忽略。假设真的单挑了,庞德至少能够全身而退,至少没有像颜良那样被斩,而且最后射中关羽的额头。即使没有单挑,庞德和关羽在乱军中交过手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评价A。
  
  群斗事迹: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虽然只有一句,但实在是很强大的事迹,战斗常常都“陷阵”,而且“陷阵”的效果是可以退却敌军,已经远远超过了张嶷的“战斗常冠军首”、凌操的“常冠军履”锋等事迹,也许只有韩当的“陷敌擒虏”能与之一比。
  评价B。
  
  武力评价:
  ……勇冠腾军。——《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当时马腾军中已有马超,这里的包含庞德勇猛比马超还要高的评价,当然也不可完全这样想。
  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庞德的骁勇曹操一向听在耳中。
  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庞德的勇名能够令敌军全军也惊惮。
  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勇烈”形容庞会,也形容庞德。
  评价B。
  
  身体素质:
  参考独斗事迹和群斗事迹。
  评价C。
  
  弓箭能力: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两军交战射中敌方主将的额头,虽然关羽貌似毫发无损,但已经完全能够体现庞德的射箭精度。关羽是可以移动的,而且庞德也很可能骑在白马之上,此事的难度可以和吕布射戟相比。
  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箭不虚发”也绝非易事,何况西凉出生德庞德还要乘在船上。
  评价A。
  
  笔者寄语:除了身体素质,其他方面都很全面,如果能够彻底证明庞德和关羽单挑了,那么庞德依然是三国时期武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庞德总评:独斗A,群斗B,评价B,身体C,弓箭A;综合B
  
  曹彰
  
  独斗事迹:
  ……手格猛兽,不避险阻。——《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和父亲几乎一样的事迹。
  评价C。
  
  群斗事迹:
  彰追之,身自搏战……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在敌军骑兵急至且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曹彰依然亲自陷敌,战斗了半天,而且敌军都是骑兵,这也算是一件价值很高的事迹。
  评价B。
  
  武力评价:
  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曹彰爱好武艺到了曹操不满的地步。
  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魏书•任城陈思王传》
  陈寿对曹彰的武艺也是承认的。
  评价B。
  
  身体素质:
  ……膂力过人……——《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和吕布、典韦一样的描述。
  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和张辽一样的特长,体力充沛,身自搏战了半天。
  评价B。
  
  弓箭能力:
  少善射御……——《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普通的弓箭描述。
  ……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这件事件也不简单,有类似描述的只有庞德和太史慈有。
  评价B。
  
  笔者寄语:各方面都有相关记载,和他的父亲很相似。只可惜事迹比较少,和吕布还有距离。
  曹彰总评:独斗C,群斗B,评价B,身体B,弓箭B;综合B。
  
  文鸯(文俶)
  
  独斗事迹:
  参考群斗事迹。
  评价B。
  
  群斗事迹:
  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钦失期不应,会明,鸯见兵盛,乃引还。师谓诸将曰:“贼走矣,可追之!”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师曰:“夫一鼓作气,再而衰。鸯鼓噪失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资治通鉴•邵陵厉公下正元二年》
  这件事迹实在是很夸张,笔者把前因后果也引用一下。司马师先后派遣两队军队追击文钦父子,第一队被文鸯和数十骁骑击退,第二队才是重点,文鸯单人匹马冲入数千骑兵之中,出入共六七次,每次杀伤一百多人。取平均值,冲六或七次阵,算6.5次,每次杀伤101至199人,取150人,则可以算出文鸯总共杀伤975人,这是平均值。这约975人都是骁将所率领的骑兵。不妨拿文鸯和项羽、冉闵等人相比。项羽有两次杀“数十百人”记载,临死之前还有一次“杀数百人”记载,但项羽杀了这几百人之后,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而冉闵的记载则是杀了三百人之后燕国大批骑兵急至,冉闵寡不敌众加之自己的马突然死亡而最终被擒。王忠嗣匹马杀数百人,但此事仅载于《新唐书》。杨再兴曾经在擒金兀术失败后杀数百人,但他最后还是在此战中战死。可见文鸯的此事迹至少不亚于这些的事迹。
  此事的真实性是很具争议的,但这里暂不讨论。
  评价S。
  
  武力评价:
  年尚幼,勇力绝人……——《三国志•魏书•毌丘俭传》注引《魏氏春秋》
  还是“勇力绝人”,和许褚一样的评价。
  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 ——《资治通鉴•邵陵厉公下正元二年》
  诸将因为文鸯父子的骁猛而觉得不应该追击,有怯阵的味道。文鸯的骁猛吓却了司马师众将。
  李庠……少以烈气闻……后以善骑射,举良将……弓马便捷,膂力过人,时论方之文鸯。——《晋书•李庠传》
  在三国人物中,晋朝的人比武力,除了比关张,就只剩下比文鸯的了。而且文鸯的可信性更高,文鸯准确地说是晋朝人,和李庠一样,只不过他的主要武力事迹发生在三国时期,所以本文也分析他。
  武夫则猛气纷纭,雄心四据,陆拔山岳,水断虬龙,六钧之弓,左右驰射,万人之剑,短兵交接,攻垒若文鸯,焚舰如黄盖,百战百胜,貔貅为群。——《陈书•蔡景历传》
  文鸯在这里成了“武夫”典型人物,“攻垒若文鸯”也可以说是群斗事迹的引申评价。还有这里的文鸯可能是指段文鸯,完全另外一个人物,但这个概率较小。
  评价A。
  
  身体素质:
  年尚幼,勇力绝人……——《三国志•魏书•毌丘俭传》注引《魏氏春秋》
  这句和许褚一样的评价再加上连续杀伤近千人的体能表现,可见文鸯的身体素质绝对不差。
  评价:B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要否定文鸯武力的至高低位,唯一的方法就是否定《资治通鉴》中的记载,这可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前文已经说明本文不对正史中的事迹的真实性进行怀疑,所以这里就不作讨论了。
  文鸯总评:独斗B,群斗S,评价A,身体B,弓箭E;综合A。

升级  19.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9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付宝扫一扫领红包
孙坚
  
  独斗事迹:
  参考群斗事迹。
  评价C。
  
  群斗事迹:
  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虽然仅杀一人,但考虑到孙坚当年只有17岁,这也不简单。
  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不算“先登”之类的模糊记载,有详细的主将攀城记载的就只有孙坚和甘宁。
  评价B。
  
  武力评价:
  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董卓畏惧孙坚的“猛壮”到了求和的地步,从董卓的性格来看是很不可思议的,这是一句价值较高的评价。
  孙坚勇挚刚毅……——《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陈寿的评价也不一般。
  评价B。
  
  身体素质:
  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上文已经提到。另外可结合攀城事迹。
  评价C。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武力还算较高,可惜太依赖个人能力,导致早早战死,否则可以有更多的武力事迹作支持。
  孙坚总评:独斗C,群斗B,评价B,身体C,弓箭E;综合B。
  
  孙策
  
  独斗事迹:
  策知其无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录》
  董卓、刘备、孙策曾经尝试飞手戟杀人,但有明确成功杀人记载就只有孙策,而且杀死的还是“有勇力”的严舆。
  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比较标准的单挑,可惜未分胜负,太史慈虽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但缺乏其他独斗事迹。结合飞手戟杀严舆事件,孙策此项勉强上A。
  评价A。
  
  群斗事迹:
  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录》
  只有普通的上阵记载。参考独斗事迹,孙策此项可以拿C
  评价C。
  
  武力评价:
  策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王朗的评价。第五句带有“盖”或者“绝”或者“冠”的评价,价值极高,唯一缺点在于“勇”的意思不明。
  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历》
  张纮的评价。但对于孙策来说只是一般的评价。
  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许贡的评价,三国时期唯一一位武力比项羽的人物,而且明确说明是比“骁雄”方面,与武力关系很大。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第六句带有“盖”或者“绝”或者“冠”的评价,这里的“猛”没有歧义。
  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傅子》
  第七句。价值与王朗的评价类似。
  后奔桓温,温问襄于亮,亮曰:“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其见重如是。——《晋书•姚襄传》
  虽然说姚襄雄武超过孙策,但可以像傅子对曹仁和张辽的评价那样思考,若不是孙策雄武过人,就没什么必要和他比。
  孙策的武力评价不少,而且句句皆精品。
  评价A。
  
  身体素质:
  参考独斗事迹。
  评价C。
  
  弓箭能力:
  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策悉识韩当军士,疑此为诈,便射杀一人。——《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打猎时突然遇到刺客依然用弓箭射杀一人,但最终还是被重创至死。考虑到多次打猎经验,孙策的弓箭能力应该不错。
  评价C
  
  笔者寄语:武力本来很不错,可惜晚节不保。
  孙策总评:独斗A,群斗C,评价A,身体C,弓箭C;综合B。
  
  太史慈
  
  独斗事迹:
  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和孙策单挑不分胜负,孙策除了飞手戟杀严舆和此事也没有其他特别独斗事迹。太史慈和孙策在这方面的差距就是飞手戟吧。太史慈是B级前,孙策是A级末,其实给A也不过分。
  评价:B。
  
  群斗事迹:
  于是严行蓐食,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于君……——《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太史慈用些许计谋外加弓箭能力突围,但后来太史慈自己叙述此事时有变得十分夸张,似乎和敌军短兵交接,但陈寿的描述可信性明显更高,此事更应该归入弓箭能力中。
  评价C。
  
  武力评价:
  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敌军对太史慈还是十分畏惧的。
  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于君……——《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这句勉强可算自评。
  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注引《江表传》
  评价可怜的少,而且“勇”的意思不明。
  评价C。
  
  身体素质:
  慈长七尺七寸……猿臂善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普通的评价,但很适合一个神箭手,李广也有“猿臂”的类似的描写。结合独斗事迹,太史慈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评价C。
  
  弓箭能力:
  于是严行蓐食,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很强大的事迹。先说前一部分。首先,太史慈骑在马上射箭;其次,都射中了目标;再次,“径入门”体现了太史慈的射箭力量。
  后来敌人追击,每箭皆射杀一人,有这样记载的只有庞德、曹彰、太史慈,但是太史慈的射箭难度都比他他们大,庞德是在船上射敌,曹彰是射杀逃跑的敌人,而太史慈是自己逃跑,射杀身后追击的敌人,所以太史慈必定是在马上转身射敌的。
  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着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一道经过精密计算的弧线造就了弓箭史上的一个神话。此箭是从地处向高处射,重力的影响绝不可忽略,而且对箭的轨迹影响很大。而太史慈依然射中了目标,并且把箭穿入柱子,体现了他过人的弓箭能力。
  太史慈的弓箭能力可以考虑给S。据笔者分析,只有养由基、李广、薛仁贵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养由基出现于正史的弓箭事迹只有“百步穿杨”,而且不是在战场上。李广射敌的事迹的确很多,但也闹出过把石头看成老虎的笑话,射虎时也曾经被虎弄伤。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其实只是射死三个骑兵,只不过就因为这三箭把敌人吓得投降了;其次薛仁贵还有射穿铠甲的事迹。笔者认为此三人的弓箭与太史慈的弓箭能力都只在伯仲之间。
  评价S。
  
  笔者寄语:神箭手,也不乏其他方面的武力事迹。
  太史慈总评:独斗B,群斗C,评价C,身体C,弓箭S;综合B。
  
  吕蒙
  
  独斗事迹: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普通的杀人事件。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三国时期七次临阵斩将之一,事后孙权也认为吕蒙斩陈就意义非凡。
  因操刀持盾,以身分之。——《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注引《吴书》
  夹在甘宁、凌统两人之间,但考虑吕蒙与二人的交情,武力成分不高。
  评价B。
  
  群斗事迹:
  参考独斗事迹。
  评价C。
  
  身体素质:
  参考独斗事迹。
  评价D
  
  武力评价:
  吕蒙勇而有谋断……——《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勇”很有歧义。
  评价D。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他的功绩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的武力,但他的武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吕蒙总评:独斗B,群斗C,评价D,身体D,弓箭E;综合C。
  
  程普
  
  独斗事迹:
  参考群斗事迹。
  评价C。
  
  群斗事迹:
  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扞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三国志•吴书•程普传》
  虽然缺乏具体过程,但从前因后果来看,此事是很强大的。在孙策“大为所围”,也就是孙策也无法解决问题,而程普“以矛突贼,贼披”,就把问题解决了。
  评价B。
  
  身体素质:
  参考群斗事迹:
  评价D。
  
  武力评价: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虎臣”的普通评价。
  评价D。
  
  弓箭能力:
  无。
  评价D。
  
  笔者寄语:战功很多,武力却事迹不多,但一件足已。
  程普总评:独斗C,群斗B,评价D,身体D,弓箭E;综合C。
  
  韩当
  
  独斗事迹:
  ……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上文已经提到,“陷敌擒虏”是唯一能和庞德的“陷阵却敌”相提并论的类似事迹。“陷敌擒虏”并非一两次的是,是多次的。“擒虏”并非轻松的事,要以“陷敌”为前提。“虏”很可能是指敌方的主将,普通士兵不需陷敌即可杀不少。所以“陷敌擒虏”既是独斗事迹,也是群斗事迹。
  评价B。
  
  群斗事迹:
  ……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参考上一段。
  评价B。
  
  武力评价: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江表之虎臣”包括韩当。
  评价D。
  
  身体素质:
  ……有膂力……——《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一般的评价,不及吕布、曹彰、典韦等人的“膂力过人”,但结合韩当的事迹,韩当的身体素质尚算不错。
  评价C。
  
  弓箭能力:
  ……便弓马……——《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普通的弓箭能力记载。
  评价C。
  
  笔者寄语:孙坚初期的猛将,武力比程普稍高。
  韩当总评:独斗B,群斗B,评价D,身体C,弓箭C;综合B。
  
  董袭
  
  独斗事迹:
  时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聚党数千人,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还拜别部司马,授兵数千,迁扬武都尉。——《三国志•吴书•董袭传》
  临战斩杀敌军主将的事迹在三国时期只有七次,其中董袭占了两次,而且是连斩二主将,斩将次数为三国第一。
  评价A。
  
  群斗事迹:
  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明日大会,权举觞属袭曰:“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 ——《三国志•吴书•董袭传》
  虽然没有具体杀敌事迹,但从战斗过程和孙权的评价来看,“两绁”对黄祖军队来说非常重要,董袭亲自斩断“两绁”,必定不是易事。另外可以结合独斗事迹,敌军有几千人,在几千人中寻找两个主将,突阵能力不可缺少。
  评价B。
  
  武力评价:
  长八尺,武力过人。——《三国志•吴书•董袭传》
  这里明确指武力。
  袭志节慷慨,武毅英烈。——《三国志•吴书•董袭传》注引《后汉书》
  这段评价也和武力有些许关系。
  明日大会,权举觞属袭曰:“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 ——《三国志•吴书•董袭传》
  可以看作断绁的引申评价。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一次赞了十二位吴将。
  评价B。
  
  身体素质:
  长八尺,武力过人。——《三国志•吴书•董袭传》
  这句同样是身体素质的评价。结合董袭的战绩分析,他的身体素质不错。
  评价B。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临阵斩将专家,又善于水上战斗,但最后还是死于水战,惜哉!
  董袭总评:独斗A,群斗B,评价B,身体B,弓箭E;综合B。
  
  甘宁
  
  独斗事迹:
  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于郡中。——《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注引《吴书》
  普通的杀人事件。
  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注引《吴书》
  没有真的打起来。
  评价C。
  
  群斗事迹:
  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攀城事件,和孙坚一样在士兵之前入城。此事迹价值很高,攻城战本来就是阵亡率最高的战斗,甘宁不但没有受伤记载而且正因他的先登破城,体现他过人的能力。另外,甘宁劫营时所带士兵太多,故不载。
  评价B。
  
  武力评价:
  宁虽粗猛好杀……——《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普通的评价,针对甘宁到处闯荡时的事迹。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还是这句评价。
  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旧五代史•李存孝传》
  又一位勇武被后人拿来作对比的武将,和张辽并列出现。只可惜年代太久远。
  评价B。
  
  身体素质:
  少有气力……——《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普通的描述,结合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攀城事迹分析,甘宁的身体素质不错。
  评价B。
  
  弓箭能力:
  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注引《吴书》
  三国时期唯一一次一方将领使用弓箭射杀另一方将领,只不过此事存在疑问。陈寿的记叙是凌操被“流矢”射杀而死,难以体现甘宁的箭把凌操致命了。凌统对甘宁的态度也不能说明问题,在《资治通鉴》中,孙权依然视不是亲手杀死孙坚的黄祖为仇人。比较能够说得通的是虽然凌操中流矢,但甘宁的箭带有独特的记号,而且把凌操致命。
  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危机时刻依然利用弓箭杀敌,体现他在这方面的自信和能力。
  评价A。
  
  笔者寄语:全面的武将。虽然很多人拿他和张辽比,但除了弓箭能力,其他方面都和张辽有些许距离。
  甘宁总评:独斗C,群斗B,评价B,身体B,弓箭A;综合B。
  
  凌统
  
  独斗事迹:
  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注引《吴书》
  上文已经提到。
  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三国志•吴书•凌统传》
  凌统并非有心杀此人,参考价值不大。
  结合群斗事迹,凌统此项可以拿B。
  评价B。
  
  群斗事迹:
  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三国志•吴书•凌统传》
  身先士卒事迹,比较一般。
  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三国志•吴书•凌统传》
  继曹操、张辽之后又一位杀数十人的人物。此时吴军处于逆境,形势非常危急,凌统的手下的精锐全部阵亡,而凌统只是受伤。凌统在受伤的情况(这是曹操和张辽都没有的情况)依然能够杀敌数十,体现他超群的群斗能力。
  评价A。
  
  武力评价:
  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鉴于凌统手下尽死,“苟使卿在,何患无人”可以理解为对凌统个人勇武的评价。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还是这句评价。
  评价C。
  
  身体素质:
  参考凌统受伤后的战绩,可以体现他的身体素质不错。
  评价B。
  
  弓箭能力:
  无。
  评价E。
  
  笔者寄语:也有些许一战成名的味道,但不失为东吴猛将。
  凌统总评:独斗B,群斗A,评价C,身体B,弓箭E;综合B。
  
  
  暂时写这么多。除了以上人物以外,还有成廉、邓展、郝昭、郭循、曹髦、成济、董卓、颜良、袁尚、丁原、曹性、郝萌、臧洪、张扬、张燕、胡车儿、夏侯惇、夏侯渊、夏侯称、曹真、文丑、袁敏、田畴、崔琰、刘晔、郑宝、鲁昔、成公英、阎行、杜畿、乐进、李通、臧霸、孙观、庞娥亲(女)、庞会、杨阿若、鲍出、杜袭、严干、孙礼、牵招、牵弘、王飞枭、王金虎、王明山、文稷、文钦、邓艾、蹋顿、檀石槐、轲比能、韩龙、位宫、刘备、徐庶、孙夫人(女)、糜竺、糜威、糜照、刘封、魏延、刘璿、张嶷、隗渠、邓芝、陈到、姜维、程畿、严舆、孙权、张世、冯则、刘磐、孙辅、孙翊、孙桓、周瑜、鲁肃、吕蒙、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凌操、凌封、凌烈、徐盛、潘璋、丁奉、朱才、朱然、朱桓、虞翻、朱据、孙登、孙和、贺达、全琮、孙峻、留赞等人有武力事迹或者评价,如果大家对以上某些人的武力事迹感兴趣也可以提出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珍惜自己的ID,严禁发布垃圾水贴,诸如adsf......顶......纯表情......多次重复回帖刷积分......轻则删帖警告,重则封禁!★请分享资料、经验或者赞助论坛,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

最新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 皖ICP备1001200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6 13:34 , Processed in 0.17058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reamyiyi

© 2009-2025 工控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