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羽盗一 于 2012-10-7 20:55 编辑
三国人物之襄贲侯刘虞-刘伯安简介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汉末期人物,汉光武帝之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代[1],东海郯人。 先后为幽州刺史、甘陵相、宗正、大司马、襄贲侯、太傅,子为刘和。 刘虞与公孙瓒日渐不和,初平四年(193年),集合十万人攻瓒。但被手下公孙纪出卖,受公孙瓒反击溃败,逃往居庸,终被俘虏,受公孙瓒诬蔑谋反后斩于蓟。
生平
初为小吏刘虞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2],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3],刘虞通过举孝廉担任曹吏,因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后因累积政绩升为博平令、幽州刺史、甘陵相等。政绩显著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随时朝贡,不敢侵扰。在张纯勾结乌丸丘力居反叛时,亦能说服丘力居等投降,并交出张纯。幽州本为穷州,需要青、冀两州补贴官务开支,但当时因战乱交通断绝,无法调度金钱。刘虞从开放上谷的市场与外族交易及开采渔阳的盐铁矿取得收入,令百余万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乐业。忠于汉室初平元年(190年),韩馥、袁绍及山东诸将欲以刘虞代帝位,刘虞厉色拒绝。命令田畴、鮮于银等出使长安拜见汉献帝。献帝欲往刘虞处,派刘虞子刘和求刘虞派兵接回自己,但刘虞不理公孙瓒力阻而派出迎天子的士兵被袁术夺去。伯圭反目对外族政策中,刘虞的怀柔与公孙瓒的武力政策互相冲突,而公孙瓒亦经常破坏其上司刘虞的施政。刘虞忍无可忍下集兵十万人攻公孙瓒。但被手下公孙纪出卖,受公孙瓒反击溃败,逃往居庸,终被俘虏,威胁段训以意欲谋反诬蔑刘虞后斩于蓟。夷狄复仇刘虞死后,其旧部鮮于辅、齐周、鮮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公孙瓒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乌桓峭王及后与刘虞子刘和合袁绍兵于兴平二年(195年),破公孙瓒于鲍丘,杀二万余人。
家庭
祖先刘虞的先祖,是曾为光武帝废太子的东海恭王刘强,这无疑提供了袁绍等人拥立他为帝的正当性。刘嘉,祖父,光禄勋。刘舒,父亲,曾任丹阳太守子女刘和,刘虞之子,侍中。曾被袁术捉为人质,后逃回袁绍处。刘虞被杀后与刘虞旧部等向公孙瓒复仇,令公孙瓒元气大伤。
部下 公孙瓒,奋武将军。以讨乌桓为名累积势力,不听刘虞号令,刘虞本欲讨伐,但反为公孙瓒知悉并杀害。田畴,掾。受刘虞命令出使长安拜见献帝。魏攸,东曹掾,右北平人。刘虞欲讨伐公孙瓒时作劝阻,因其认为公孙瓒尚有利用价值。程绪,刘虞从事,代郡人。刘虞集结兵马欲讨公孙瓒,认为公孙瓒罪名未正,宜兵临城下令公孙瓒自动投降。被刘虞以临事阻议处斩。公孙纪,州从事。因公孙瓒以同姓而厚待,在刘虞集结兵马欲讨公孙瓒告密令公孙瓒成功逃脱。鮮于银,刘虞从事,骑都尉。受刘虞命令出使长安拜见献帝。刘虞被杀后与刘和向公孙瓒复仇,令公孙瓒元气大伤。鮮于辅,刘虞从事。刘虞被杀后与刘和向公孙瓒复仇,令公孙瓒元气大伤。后曹操封为度辽将军,封都亭侯作巴结。齐周,刘虞从事。刘虞被杀后与刘和向公孙瓒复仇,令公孙瓒元气大伤。孙瑾,常山相。刘虞被杀后大骂公孙瓒,与张逸、张瓒等自杀。张逸,常山掾。刘虞被杀后大骂公孙瓒,与孙瑾、张瓒等自杀。张瓒,常山掾。刘虞被杀后大骂公孙瓒,与孙瑾、张逸等自杀。尾敦,刘虞故吏。刘虞被公孙瓒诬陷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并送首级到京师。 尾敦见后,便劫走刘虞的首级并安葬。 赵该,渔阳人,幽州刺史刘虞别驾,赵爱儿之弟(一云赵爱儿之夫)。
评价
后汉书评曰:“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