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积分获取及使用技巧附件上传须知【连载】刘备到底是虚伪的仁君还是铁血的枭雄?《刘备真相》为您揭开谜底!

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198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5615|回复: 19

【连载】刘备到底是虚伪的仁君还是铁血的枭雄?《刘备真相》为您揭开谜底!

[复制链接]

升级  19.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传分享工控资料得追梦点,下载积分获取办法点击进入 ☆追梦点充值入口
发帖回帖赚金币兑换下载积分。上传附件须知点击进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工控达人,分享经验,让你轻松玩转追梦工控论坛。

已有帐号?  点击登录   或者        

支付宝扫一扫领红包
刘备真相
第一章 皇叔之谜
第二章 年少大志
第三章 桃园结义
第四章 涿县起兵
第五章 鞭打督邮
第六章 联盟讨董
第七章 成名之路
第八章 曹操东征
第九章 刘备主徐
第十章 强宾压主
第十一章 妻子如衣服
第十二章 白门楼事件
第十三章 徐州失四士
第十四章 青梅煮酒
第十五章 刘备的长征(1)
第十六章 刘备的长征(2)
第十七章 千里走单骑
第十八章 南下荆州


引言



汉末三国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群众的历史,任何人都可以侃,上至国家领导,下至草根百姓,因为它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反思;这段历史很乱,乱得让人无法理清思绪,相信看这段历史的人,都会深深的陷入三国情景,不能自拔;三国这段历史更可以让人领略到英雄的风采和智慧,曹操的豪情,刘备的铁血,孙权的雄才,郭嘉的鬼谋,贾诩的智慧,诸葛亮的明断,关羽的高义,赵云的孤胆,周瑜的雅趣,鲁肃的卓识等等,三国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汇聚在了一起,描绘出了一幅乱世风云图。
  这短短百余年的史事,近些年来在史学界可以说是掀起了“腥风血雨”,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作家王晓磊和子金山先生读曹操,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有的是历史学家,有的是草根学者,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以曹操为主线。当然,曹操的一生可圈可点,整个历史的长河中,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上杰出的贡献让许多的帝王将相都无法比拟,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讲不清道不明,易中天说他是“可爱的奸雄”,王晓磊说他是“卑鄙的圣人”。现在侃曹操的人太多太多了,万变不离其宗,除语言艺术不同之外,观点大致都相同,他的人物形象已经定格,他的是非功过世人都已经略知一二。
  我们都知道,罗贯中先生写《三国演义》为曹操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奸诈小人,刘备是仁人君子,然而多读几次会发现,曹操其实也很柔情,祭典韦时的情真意切,哭袁绍时的感人肺腑,就连曹操逝世的时候都是那么的让人为之动容,反而刘备却成了乱世中的小人,成了忽悠世人的伪君子,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看了《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一个感慨,刘备的江山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哭出来的,殊不知曹操比刘备更爱哭,大家都说罗氏笔下的曹操不是真正的曹操,其实罗氏笔下的刘备也并非真实的刘备,笔者不才,希望用数年来对三国的研究,还原一个真实的刘备。
  历史这个东西,感觉它离我们很近,文献记载触手可及,用心去读过之后,发现它又离我们很远,这个世界永远也没有一流的品史天才,只存在每个人对历史都有不同的感悟,谁是谁非都是一家之言,谁对谁错都是各执一词。读史的人都恨为什么没有时光机器,灵光一现,穿越到那个时代,真正的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透过那些专业历史学家和草根品史人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艺术,回到一千七百多前的汉末三国,用心去品读曹操,我们会发现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男人背后孤独的内心和万丈的豪情,我们再一次沿着这条历史的轨迹,用品读曹操的心态去品读刘备,打开刘玄德已冰封千年的心扉。


注:欢迎各位看官来拍砖,相信在下观点可能不符合看官的口味,我知道现在有数不清的曹谜,我不属于刘备一党,当然我也很佩服曹操,对于历史应该有客观的评价,古代人把刘备捧上了天,现在有极力的捧曹操而贬刘备,刘备并非大家说的那样不堪,始终把二人当成对立的一面,就像以前我发过一篇帖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真的会改变历史呢?》)说过:三国这段历史,人才济济,没有谁是天下第一,没有谁是最聪明的,也没有谁武力最好的,那些不过是虚名罢了,高手和高手过招是很伤脑袋的,也许这局输了,下局扳回来就是了。曹操,人中龙凤;刘备,世之枭雄;孙权,天下英豪。他们都有无数的英雄豪杰誓死相随,助三位人杰完成大业,料想这三位在内心深处,肯定是心心相惜,肝胆相照,曹操曾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更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在下在新浪读书中的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books/206980.html
让我们联手拒绝网络伸手党,下载积分获取办法&附件上传须知 ☆追梦点充值入口





+1
5634°C
19
  • 晴天雨天
  • ijklmri
  • ohvfqcr
  • 颠三倒四
  • 小池
过: 他们

升级  3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预占楼层,怎样预占楼层啊???我也对当代时风有所质疑,对刘备和曹操应该客观的看到,作为封建统治者,这两个人都有局限性,曹操是英雄,刘备也同样是英雄,而当代大多数人认为刘备不是英雄,是虚伪的人,有些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人都做不到完美,诸葛亮同样做不了完美,但是诸葛亮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向诸葛亮扔砖的人,何不自己去做一做诸葛亮呢?诸葛亮身上的责任太重,就像他不赞同魏延子午谷奇袭一样,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嫉妒魏延的能力,阁下怎么看此事呢?我到觉得诸葛亮的谨慎并没有错,如果魏延命丧子午谷或者长安的话,对诸葛亮北伐损失太大了,如果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计策,必然就宝全部押在魏延身上,万一魏延不成功的话,诸葛亮怎么办?当然最后还是败了,因为用了马谡,用马谡是诸葛亮不对,不过每个人都会犯错,大家一味责怪,诸葛亮自己认过错,哎,这真不好说,成王败寇,诸葛亮没有成功就是寇,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不过在倒退一千年,现在那些学者也做不到诸葛亮

升级  3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2: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咱这都是高人,服了!再次嗟叹找到组织了!

升级  34.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2: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政治的角度看曹操没有太多值得赞美的,他的功总是与罪紧密相连。奠定统一基础却不能不肯定。对于他的诗应给予高度评价。
  刘备白手起家实在艰难,能够成功十分不易。历史常以功业论,于是在后人看来,他的长处就只有品格了。
  我不赞同‘封建’这个‘准文革’词语的使用,这是凌驾于古人之上,以时代的进步来夸耀优越性;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也极不公平,就如同用今天的电灯与古代的蜡烛相比一样。
  三千年来,只有国朝人这么颠倒黑白,连一个正面形象也不想留。与持‘诸葛亮嫉妒魏延的能力’观点的人,是没有讨论必要的。
  我的想法与足下不谋而合,诸葛亮身上的责任的确太重了,甚至输不起。他的性格固然谨慎,奇谋亦非强项,正因如此,不采纳魏延之计才是扬长避短。行事着眼于大处、着眼于全局,方显大智慧。臧否人物也应着眼于大处。诸葛亮未发现马谡非将才,是因为常与他彻夜长谈,为其谋略所折服之故,而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才是失败原因,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凡此种种如何能料。用人之失不仅限于诸葛亮,曹操同样‘任用李(王)服而李(王)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那些人既知诸葛亮已被理想化,无须再与之辩什么人无完人了。
  至于成王败寇,谁也没统一天下,五十步笑百步无异于自打耳光。以晋承魏,自然帝魏而寇蜀吴,南宋以后帝蜀寇魏,而国志不变更,若不察魏之夸大虚美,又持帝寇之论,未免无知!

升级  2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3: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年少大志


  
  
         在东汉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刘备降生于幽州涿县楼桑村,他出生时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没有雷电交加,天色阴暗,也没有烈日中天,天气异常,更不像刘邦母亲怀孕时有黄龙附体。对于刘弘来说,得子之喜肯定是难以言表的,便为儿子取名为“刘备”。
    古代人取名字和现在不一样,古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就比如说曹操的名字,名“操”,字“孟德”,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刘备的字叫“玄德”。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刘禅字公嗣,而刘备的字也一样,所谓玄德,意思就是德行潜蓄于心中而不显著于外,所以称“备”。
    许多不喜欢刘备的人,曲解刘备的字,认为“玄德”就是虚伪的德行。古时候幼名冠字,年幼的时候取名,到二十岁加冠的时候,就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尊重自己。刘备曾随卢植学习,书写识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可能告诉天下人,他刘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吧!
    刘备刚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还算充实,祖父刘雄做过县令,父亲刘弘仕州郡,怎么讲也算是公务员家庭,自然比一般的平民家庭还是要好上许多。但没过多久父亲刘弘就去世了,这对于刘备和他的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先主传》中记载,“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就是说刘备和母亲卖草鞋相依为命。古代封建社会有严密的等级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士、农、工、商四个阶级。按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来讲,刘备的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都是吃皇粮的,即使刘备不是没落的皇室后裔,也是没落的士人阶层。
    刘备的家庭状况,说好听一点儿是手工业生产者,说差一点就是社会编外人员,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虽然刘备年少人穷,不过他的志向却不小,有志不在年高嘛,他的梦想是天下人都不敢想的事情,那就是想当皇帝。我们知道曹操小时候虽然飞鹰走狗,放荡不羁,逼许劭给他看相,不过曹操也最多只是一个“乱世之奸雄”,到死也没敢做皇帝梦。
    那刘备是不是打小就想当皇帝呢?笔者从史书上了解到,刘备家东南方向的篱笆内有一颗高约五丈的桑树,这棵桑树的的树顶在远处看就像皇帝坐的车盖一样,所以从刘备他们家门口过的人,看到这棵树的人都说,这家会出贵人,当然这个贵人指的就是刘备。有一次刘备和同族的小朋友在这棵桑树下玩儿,很霸气的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什么是羽葆盖车呢?就是用羽毛作为装饰的华盖,本来指的是葬礼仪仗,这是一种非常高贵的仪仗,后来逐渐成为天子的象征,《礼记》中有记载“御棺用羽葆”。
    古代士大夫的棺只能用茅草装饰,诸侯用羽葆,而天子以纛,那“纛”是什么呢?纛也是指羽葆,天子的仪仗用羽葆,诸侯的仪仗也用羽葆,那不是矛盾了吗?其实这并不矛盾,西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在平定七国叛乱时有战功,梁王进京朝见的时候,汉景帝赐予天子旌旗和华盖,并派御林军前去保护他。这里的华盖和羽葆一样,属于天子的仪仗,但是天子可以将这种仪仗赐予朝廷上有战功和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及诸侯王,对于这些臣子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荣耀,也是皇帝对大臣和诸侯王的信任,所以一般人肯定是不敢想的。
    刘备的叔叔刘子敬正好路过,听到刘备的话后吓了一大跳,斥责他不要乱说话,想得到天子一样的待遇,想灭族吗?当然刘子敬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在那个时候,这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汉武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君权是至上的,想和皇帝平起平坐,那不就是想要造反吗?
    俗话说童言无忌,如果刘备心智成熟,知道说了那句话会招来杀身之祸,怎么还可能在大庭广众显摆呢?当时刘备年纪尚小,不谙世事,说这句话肯定是无心的。那刘备想过当皇帝吗?陈寿说刘备有高祖之风,高祖是谁?高祖就是刘邦啊!刘邦曾经担任泗水亭长,到咸阳去送徭役的人时,看到了秦始皇的仪仗队,说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子嘛!秦始皇出巡江东时被项羽看到,项羽更是赤裸裸的说:“彼可取而代也!”封建王朝的皇帝至高无上,谁都想做皇帝,刘备也不例外,后来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称帝,刘备第二年就在成都做了皇帝。
    当然曹操也是想当皇帝的,别看曹操晚年只进公称王,但这些都是权力的象征,而且他自己也知道,篡汉称帝会遭到后世的唾骂,所以孙权劝他当皇帝的时候,就说孙权想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曹操是一个比较重实际的人,只要大权在握比什么都重要,也可以说曹操从成功迎接汉献帝那一刻起,他就是大汉朝的主宰,他就是大汉朝名副其实的皇帝。
    春去秋来,转眼间的功夫,刘备已经十五岁了,母亲让他去见见世面,找个老师好好的学习。按现在的教育状况,十五岁的年龄,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已经毕业了,然而刘备才刚刚开始上学,当然不是古代的人上学晚,孙权十五岁的时候都当上县令了。古代不像现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上学是由家庭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幸好同宗的刘元起资助刘备。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这话不光是说说这么简单,如果小刘不读书学习,开阔眼界的话,也可能就在涿县编编草鞋,娶个老婆生个娃,简简单单地结束他的一生。熟读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操说过刘备是英雄,郭嘉、程昱、周瑜也都说过,但第一个慧眼识珠的人是却是刘备的族叔刘元起,他的老婆经常抱怨:“各自一家,怎么能经常这样资助呢?”刘元起完全不理会,对老婆说:“我们家族这样的后代是造化,他跟一般人不一样!”
    刘备、刘德然一起拜九江太守卢植为师,上学的钱是刘元起出的。对于卢植,三国爱好者应该不会陌生,卢老师也是涿县人,以前跟随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学习,他的同学郑玄也非常出名,不过卢植不擅长辞赋,性格刚毅大节,常怀济世之志,所以说刘备志存高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受了老师卢植的影响。
    辽西的公孙瓒也是卢植的学生,和刘备关系非常好,他的年龄比刘备大,刘备以兄事之。《后汉书》中记载,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他的母亲是辽西某位达官贵人的小妾,地位十分卑微,所以公孙瓒也只做了一个郡里的门下书佐。不过公孙瓒长得好看,声音洪亮,而且非常的聪慧,辽西太守觉得这个小伙子还不错,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完成学业后,回到辽西,被任命为上计吏。
    公孙瓒的发迹并不是因为他是太守的女婿,而是因为他重情重义,被朝廷征召,举为孝廉。辽西郡的太守,姓刘,史书称“太守刘君”,也不清楚这个刘君到底是不是公孙瓒的岳父,我推测应该不是。刘太守因犯罪被押送到洛阳,朝廷的法律不准官吏亲近,而公孙瓒就换了一身衣服,说是刘君的侍从,随押送刘君的队伍到了洛阳,沿途照顾刘君。
    刘君被朝廷流放到日南,日南在哪儿呢?大约就是现在的越南中部,古称交趾。在面临分手的时刻,公孙瓒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追随刘君去日南。公孙瓒准备好祭品在北邙山祭奠祖先,以酒浇地说:“从前为人子,现在为人臣,马上要到日南去了,日南多瘴气,怕水土不服,回来不了,所以现在向祖先告辞。”
    公孙瓒的一番话说得非常悲壮,一边哭一边磕头,旁边看的人都忍不住叹气。不过公孙瓒的运气也很好,走到半道上,刘太守就被赦免了。公孙瓒回到辽西郡,被举为举孝廉,做了辽东国的长史。从此之后,公孙瓒的仕途就像飙车一样,成为了汉末的一方诸侯。
    刘备有这样的同学,这对于他的仕途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他却没有通过公孙瓒进入官场,而是招募义军讨伐黄巾,建立战功,一步步的做到了高唐县令。后来高唐县被贼寇攻破,刘备才不得已投奔了公孙瓒,又凭战功做到了平原相。

升级  4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3: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知是否要发完全文?我见足下没预占楼层,便唐突地回复了。
  如果我的回复截断了连载,可请版主删除。
  
  现在是骂刘备的时代,一千多年来,刘备始终是曹操的对立面,要给曹操翻案就必须打倒刘备,表面看是这样的简单。
  为什么要为曹操翻案,他在历史上有功也有罪本无翻案理由,但有个人自认为曹操转世,看了戏台上的大白脸十分恼火,多次声称曹操‘了不起、白脸奸臣是冤案’无人搭讪,最后终于下令‘这个案要翻’。
  真是天大的笑话,用文艺形象来为历史人物翻案,然而暴君要为暴君翻案,敢不从命。以至到了咒骂《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地步。甚至在‘前言’中说‘作者提倡仁政、反对暴政是不值得赞扬的’。
  二十世纪西风东渐,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逆转,传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无不被击得粉碎。刘备的‘仁’便成了虚伪,代之以强权和暴政的思潮。
  历史上的刘备不滥杀、无苛政,人们对其理想化以寄托愿望,把滥杀无辜、施暴政的曹操做为反面典型予以鞭挞,这都是遵循‘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的观念而形成的。百姓摆脱不了被统治的命运,有这么点小要求算过份吗?坐在书斋里的人与当权者沆瀣一气,不仅仅是奴性的体现,也是利益使然。文革歪风何时才能过去?
  人云亦云者们,当你上网需要‘爬墙’时,你会咒骂为你带来不便的政府。你可曾想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一千七百年前的徐州百姓有怎样的遭遇。你固不是曹操的屯田客,但你为什么不设身处地想一想,难道只有发生在你身上,才能感受到真实吗?
  刘备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的问题,是文化与价值观的问题!

升级  3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升级  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理解错了,我不是针对本帖,而是针对时风!
  回复时怕截断了楼主的连载,才有删帖之语。没有观看下文的不是我!

升级  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记得凯平兄以前发过此文呢。。

升级  3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8 13: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珍惜自己的ID,严禁发布垃圾水贴,诸如adsf......顶......纯表情......多次重复回帖刷积分......轻则删帖警告,重则封禁!★请分享资料、经验或者赞助论坛,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

最新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 皖ICP备1001200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6 04:24 , Processed in 0.3768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reamyiyi

© 2009-2025 工控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