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198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5641|回复: 19

蜀国灭亡的原因

[复制链接]

升级  3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7: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传分享工控资料得追梦点,下载积分获取办法点击进入 ☆追梦点充值入口
发帖回帖赚金币兑换下载积分。上传附件须知点击进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工控达人,分享经验,让你轻松玩转追梦工控论坛。

已有帐号?  点击登录   或者        

支付宝扫一扫领红包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陈寿评二人的政绩说:“蒋琬方整有成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在当时鼎立的三个国家中,蜀汉最为弱小,蒋琬、费祎二人虽无赫赫之功,但能够安稳地保住基业,说明诸葛亮挑选的接替人还是不错的。蜀汉的柱石大臣除了诸葛亮、蒋琬、费祎以外,还有董允。常璩《华阳国志》卷7《刘后主志》把以上诸葛亮等四人号为“四相”,也称“四英”。诸葛亮时,把宫中府中视同一体,诸葛亮死后,宫、府之事由蒋、费、董三人共同管理,他们合作得很好,三人都是诸葛亮精心挑选与培植的辅政大臣。董允,父和,曾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后主时,迁黄门侍郎。亮北伐,允主持宫省之事,统宿卫亲兵,掌管献可替否,很能匡救补缺。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已具备,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后主所爱宦人黄皓,善于迎合主意,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延熙七年(244年),允以侍中守尚书令。延熙九年(246年),允与蒋琬病故,尚书吕乂代允为尚书令,侍中缺由陈祗填补。吕乂“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陈祗为人,“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数术,费祎甚异之。”延熙十四年(251年),吕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与黄皓相表里,深受后主信爱,权重于维。景耀元年(258年)祗死,后主以尚书仆射董厥为尚书令,尚书诸葛瞻为仆射。景耀四年(261年),后主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卫将军,共平尚书事。自陈祗死后,黄皓操纵国事,董厥、诸葛瞻皆不能矫正。于是蜀政益坏。这时孙权使薛珝聘于蜀,珝归后,孙权问蜀政得失,珝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蜀政之坏,由于后主愚暗,黄皓窃权,投机嗜利士人依附黄皓。皓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阴欲废维,令宇掌握军权。姜维知之,给后主说:“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今皓诣维陈谢,维疑惧,因求种麦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不敢还成都。
让我们联手拒绝网络伸手党,下载积分获取办法&附件上传须知 ☆追梦点充值入口





+1
5660°C
19
  • ijklmri
  • wbnrreu
  • gMTrLjUr
  • 晴天雨天
  • 凯文
过: 他们

升级  3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7: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玩游戏把你玩成三国专家了。

升级  3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土狭民寡仅一州之地的蜀汉竟迫使拥有九州之地的强大的曹魏被迫采取战略防守长达三十年,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至于北伐中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魏将邓艾手裏,我一向认为邓艾是魏国最优秀的将领。而且姜维攻,邓艾守,从兵力和补给上也是魏国占优,姜维败在他的手裏可谓败得其所。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蜀汉政权,一点也不过分。
    曾有人说姜维北伐造成了蜀汉“兵困民疲”,这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啊,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因此我们不妨认为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啊。

升级  3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刘备虽然有夷陵之败的历史,有“人谋”上的失策,有义气用事的教训,但作为“世之枭雄”,他有恢复汉室的雄心壮志,有招揽人才的本领,有识人善任、广纳雅言的胸怀。所以,刘备在世之曰,蜀国兵精粮足、国旺民富。可是,刘备死后,其子刘禅却百无能事。当得知魏国起五路大军攻打蜀国时,他惊惶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直到亲临相府拜见诸葛亮后,才气定神闲。虽然刘备临终遗诏与他,要他“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30)但他还是不如刘备那样信任诸葛亮。在诸葛亮第三次兵出祁山时,他听信谣言,下诏招回诸葛亮,让诸葛亮功败垂成,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他不理朝政,诸葛亮在前方打仗总有后顾之忧。既操劳军事又操劳国事,即使是铁人又岂能长久!
  在诸葛亮死后,整曰只“溺于酒色,信任中贵黄皓,不理国事,只图欢乐”,(31)连诸葛亮尚不太信任的刘禅,又岂能信任“继武侯之事、任大职重”(32)的姜维。姜维虽九次北伐,却无寸功,最后为避杀身之祸,又不得不到沓中屯田。在这种情况下,“贤人渐退,小人曰进”,(33)“入其朝,不闻直言”。(34)直到魏国发兵来伐,他仍无半点忧国忧民之心。非但不急招姜维等出兵拒敌,反而听信一巫师之言坐以待毙;那边姜维仍在与敌人激战,扼守要道,这边他已出城纳降。有如此昏庸无能的帝王,蜀国岂能不灭亡!正如司马昭所言:“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35)
  蜀国灭亡的外因
  
  
  
  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诸因素发展变化国力削弱的结果。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又无不与其外部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在笔者看来,蜀国灭亡的外因无非是孙、刘联盟的有名无实和魏国实力的雄厚。
  一、孙、刘联盟的有名无实让蜀国孤立无援
  如果说蜀国没有外援,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孙、刘联盟一直维持到蜀国灭亡。那么,为什么还要说蜀国孤立无援呢?因为,孙、刘联盟是建立在以维护各自利益基础上的,一旦无损自身利益,或者与自身利益不大,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而使这种联盟失去了它的真实性。
  《三国演义》中写道,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荆州,想一举消灭刘备、孙权,统一江南。刘备兵败当阳,退守夏口,只仰仗刘表之子刘琦的一点兵力,可以说,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就建议刘备联吴抗曹。此时的孙权,鉴于曹操势大,在鲁肃等人的劝说下,也想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于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家就建立了联盟。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两家之间没有利害冲突。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然后取西川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继而再统一中原。所以,刘备的第一个军事目标就是先拿下荆州。而东吴孙权也对荆襄虎视眈眈,早就想据为己有。于是,荆州就成了两家矛盾冲突的焦点。只不过,在赤壁战前,这个矛盾冲突被与曹操的矛盾冲突所取代,暂时搁置在一边。“赤壁大战之后,北方战事趋缓,孙、刘两家开始为荆州不断扯皮。鲁肃一讨荆州,刘备推之于刘琦;二讨荆州,刘备又推之于借;三讨荆州,刘备痛哭,鲁肃又空手而回。”(36)虽然如此,只因鲁肃和诸葛亮都清楚,荆州是孙、刘联盟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孙、刘联盟就会荡然无存。因此,在鲁肃和诸葛亮两人的努力下,两家并没有因此而交恶,也就是说,虽各怀戒心,孙、刘联盟并没破裂。但它的真实性己不复存在。
  《中庸》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孙、刘联盟的建立主要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在鲁肃病死,诸葛亮又离开荆州后,终于出现了“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局面。关羽和陆逊都不懂荆州之于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他们便以关羽被杀、荆州失守为代价,撕裂了孙、刘联盟,揭掉了孙、刘联盟虚伪的面纱。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外交策略也被彻底破坏。
  此后,尽管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孙、刘联盟得以恢复,但是彼此之间的合作再也难以回到当初。诸葛亮几次出兵北伐,约吴国共同伐魏,吴国皆从自身利益来考虑不欲出兵,即使碍于两家联盟之面出兵,也是不尽力攻打,以致于蜀国北伐,基本上是单兵作战。比如:东吴黄龙元年,后主刘禅依诸葛亮之言,“令太尉陈震,将名马、玉带、金珠、宝贝,入吴作贺”,(37)并求孙权“遣陆逊兴师伐魏”。(38)可是,陆逊却说:“此乃孔明惧司马懿之谋也,既与同盟,不得不从。今却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西蜀为应。待孔明攻魏急,吾可乘虚取中原也。”(39)由此可见东吴结盟的真实目的,以及孙、刘之间的诚信度。正如司马懿所言:“孔明尝思报夷陵之仇,非不欲吞吴也,只恐中原乘虚攻彼,故暂与东吴结盟。陆逊亦知其意,故假作兴兵之势以应之,实是坐观成败耳。”(40)这种联盟,有名无实,让魏国只防蜀而不防吴,从而增加了诸葛亮北伐的难度,减少了成功的几率。假如,孙、刘联盟牢不可破、固若金汤,同时出兵伐魏,并力攻曹,司马懿哪怕有天大的本领,恐怕也难以首尾相顾。所以说,孙、刘联盟的不实,成了蜀国灭亡的外部因素。

升级  3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篇文章主要想谈谈蜀国是怎样从兴盛走向衰弱的,这个我主要是我对其中的一些看法与见解,肯定有它不全面而且很有可能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朋友到时候不要仍砖头啊......
  
  
  
  
  刘备在入川前已有荆州安身之地,再拿下西川,最后再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自此刘备进位为”漢中王”,不久曹丕废汉献帝,建国号为”魏”,次年刘备建立蜀国.这时的蜀国是最颠峰的时期,不仅人才济济而且地盘也最大,但就是这么个最颠峰的蜀国怎么就走向衰落了呢?
  
  
  
  
  
  蜀国走向衰落的原因我想了一下有相当多,主要的有:
  
  一、 大意失荆州
  
  荆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接东川、东可攻吴国腹地、北可进中原,本来诸葛孔明和关羽一同守备荆州,但无奈于和刘备一起进川的庞统在落凤坡死与张任的乱箭,于是诸葛孔明动身和刘备会合,在荆州就剩下了关平与马良等人,在刘备顺利拿下西川后,命令关羽继续守备荆州,过了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在荆州已成为一方的军阀.于是关羽自己发动了襄樊之战,虽打败于禁斩了庞德,却中了曹仁的毒箭,后东吴的吕蒙用计成功在荆州登陆致使关羽大意失荆州并败走麦城.从而使荆州5郡归了孙权.关羽自己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害了自己还害了国家,使蜀国丢失了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光是军事方面,在经济方面也大受挫折.
  
  但为什么刘备与诸葛亮允许关羽发动这次襄樊之战,并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没有派一人去驻守荆州更没有派一支人马去接应关羽,当时蜀国刚夺取西川,武将有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魏延 马岱 严颜等人,为什么没有派队伍去支援关羽,难道害怕关羽在荆州做大成为一方霸主(前面已经说了,关羽在荆州已经没人能管得了了),还有一个就是蜀国成立以后,肯定要按功能封赏,诸葛亮是不是觉得关羽是他权利路上的绊脚石,刘备和诸葛亮故而借刀杀人?杀了关羽以后,诸葛亮在蜀国权顷朝野......
  
  
  
  
  二、 夷陵之战
  
  关羽死后为了给兄弟关羽报仇,刘备不顾朝野群臣的反对,毅然出兵十多万兴师伐吴,诸葛亮毕竟足智多谋啊,知道这次打东吴肯定是要失败的,就没跟刘备一起去,而且刘备带得文武大臣就没拿得出手的,上面提到得个个武将和有名的谋士都没跟随刘备讨伐吴国,再说了关羽先前打襄樊时就应该派支人马去接应,现在人死了地盘没了才想起去报仇,到底是为了兄弟去报仇还是为了去夺丢失的地盘?刘备在一个叫猇亭的附近安营扎帐,把部队所有的营帐按一字排开,后世形容刘备的营帐多的不可记数便称”连营七百里”,结果拿给东吴一把火烧得精光,所剩兵马不多逃到了今天的白帝城,到了白帝城觉得无颜见蜀中父老郁郁而终,在白帝城”刘备托孤”把阿斗拜托给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就开始了在蜀国的独断专行的独裁统治.
  
  
  
  
  
  这一次大战使蜀国损失了10多万的部队,让本来就资源匮乏的蜀国更加被动(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蜀国境内什么最多?山地最多?所以可以用的土地与资源并不多),再加上这次又大败而归,蜀国大伤元气,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蜀国比另外两国稍弱的情形.
  
  
  
  
  三、 六出祁山
  
  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其他人望而却步,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葛亮对阿斗进言要兴兵伐魏,出汉中经斜谷,定军山,子午关,陈仓攻击天水和长安,想一战定中原,虽然那时曹操已死,曹睿即位但曹丕在位时,很少发动战争所以让魏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魏国当时兵强马壮,虽然前期没人是诸葛亮的对手,让蜀国节节胜利,但当曹睿重新启用司马时,给诸葛亮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而且差不多就和诸葛亮打个平手,诸葛亮前5次出祁山和驷马两个互有输赢,但当第6次讨伐魏国时,诸葛亮成了五丈原的一颗恒心,自己把命搭在那里不说,而且蜀国并没有在这6次讨伐中占到任何便宜,并没有开疆阔土,反而耗费了蜀国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而吴国这时在干什么呢?在陆逊的带领下吴国十年没有发动一次战争,自己国内休养生息.
  
  
  
  
  四、 其他原因
  
  
  
  
  诸葛亮死后,蜀国完全靠姜维撑起了蜀国的全部江山,诸葛亮为了先帝的遗愿而六出祁山,而姜维N次出祁山是为了丞相的知遇之恩,为了完成丞相的梦想,蜀国多年经过战火的洗礼,已民困马乏国力空虚,姜维还要硬起头皮讨伐魏国,可结局还不是一样.蜀国后期的人才凋零现象相当严重,武将根本就没什么人了,除了文武全才的姜维 关兴 夏侯霸 王平还有谁?文官根本就叫不上名字全是碌碌无味之辈,而诸葛亮的”挥泪斩马谡”也加速了蜀国的人才凋零,当时诸葛亮是放马谡好还是斩马谡好?放了他让他戴罪立功继续发挥余热,万一没杀他以后他犯下比丢失街亭更严重的错误的呢?宦官黄浩这个歼贼,祸害蜀国忠良让皇帝整天沉迷与酒色不能自拔.当然阿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他才是蜀国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则不扣的昏君.

升级  3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维北伐九次,其失败原因归纳为6点:
  
    第一,蜀国的国力开始衰弱,看诸葛亮前期北伐,率军都是30万,而姜维几乎都是率军20万,(可用兵力下降是兵器的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的表现)由此可见,蜀国国力的衰弱。
  
    第二,姜维本人不及诸葛亮。不论在战术,战策,计略,在蜀军心中的威信方面,姜维都大不如诸葛亮,这在后来司马昭的话中可以得知:“蜀主刘禅,昏弱无能,诸葛孔明尚不能扶之长久,何况姜维?”姜维自己也说自己不如诸葛亮。
  
    第三,蜀国内部人才缺少补给,文臣武将相继死去,蜀国又闭塞在四川盆地,与中原人才往来不能相比,后期,内廷缺少良臣监管,原来出师表中,诸葛亮所提及的“费易,董允,蒋琬,郭攸之”等人都已死去,加上没有继承人,导致宦官专权。外部,原来刘备,刘璋手下的旧部都已经死去,没有好的将领可以使用,以至于最后,姜维一人独守剑阁,邓艾偷渡阴平,成都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武将出战。
  
    第四,后主刘禅无能,听信宦官,沉溺酒色,以至于朝廷里大臣都有“退让之心”,听信黄皓谗言,又疏远了和姜维等人的关系,(在姜维北伐获得优势,有利形势的时候,听信黄皓谗言,召回姜维和大军等)使得姜维不得不听大夫郗正之言“屯田沓中”,导致汉中兵力空虚。蜀国整体防御实力大幅下降。
  
    第五,邓艾等人,足智多谋,多次看破姜维的计谋,死守祁山。魏国人才补充较大,后期的钟会,贾充,张骞,诸葛绪都是比较好的人才。
  
    第六,汉朝灭亡多年,中原人对汉朝的留恋已经趋零。以至后来长安人对西蜀人的说法也不说是蜀汉,就说两个字“蜀人”,曹氏政权在中原的统治比较成功,中原人对汉朝的留恋和向往已经几乎没有了。这也是“民心向背”的问题。刘禅后期在西蜀的表现又是一个“昏君”,宠信宦官,就好象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的“十常侍”,好象历史重演一样,上天要使蜀汉(汉朝)灭亡,这是谁也无力挽回的。
  
    至于北伐的好处:
  
    可以参考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总体来说,北伐是“以攻为守”,是好事。因为如果不赶快北伐,这些原来刘备以及刘璋手下的川蜀旧臣,都会相继死去,得到各种大小战争锻炼的文臣,武将,还有士兵,都会相继死去,而且之前的刘备伐吴战争招募大量壮丁,待伐吴失败,川蜀元气尽失,如不能化被动为主动,扩充人才,蜀国就等于“坐而待亡”,可以参见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所以说,北伐是一种被动的,但是是一种以多年来积累下的人才和经历“赌一把”的“以攻为守”的“战略”。应该说是好事。战争消耗国力,是不可避免的,本身战争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赌博”,肯定有代价的。

升级  3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三国志》、《中国战争史》所述,主要有以下将领:
  大将军姜维
  征西大将军张翼
  车骑将军夏候霸
  右车骑将军廖化
  将军傅佥
  监军荀恺
  射声教尉杨戏
  护军蒋斌、
  武兴督蒋舒

升级  3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孔明不是六出祁山,而是五次北伐曹魏,而且五次北伐还不是每次都出祁山.

升级  3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啦,这也挺有道理的...其实庞统不应该死的,刘备的夷陵之战也不应该败,只是刘备冲昏了头脑急着报仇,不按兵法扎营,才导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若庞统不是在征西过程中争功不听诸葛亮的观星建议,我觉得庞统应该能活到夷陵之战的年代。其实蜀国只是搞一班开国功臣在撑着,虽然地势高耸,但诸葛亮姜维一次次地南征北战,几乎耗尽了蜀国三分之二的兵力和粮草。蜀国后主的昏庸也不容置疑,听信宦官谣言,尽管邓艾已经引兵杀到城下,刘禅还不知道。荆州也是诸侯们向往的领地,由于关羽不听忠告,败走麦城,才引起下面接二连三的事情。其实孙权曾派诸葛瑾去向关羽联姻,我觉得联姻挺好啊,这样能加强两地关系,还能休战。说多错多,我还是不说了...

升级  3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0 18: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付宝扫一扫领红包
总结的真细法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珍惜自己的ID,严禁发布垃圾水贴,诸如adsf......顶......纯表情......多次重复回帖刷积分......轻则删帖警告,重则封禁!★请分享资料、经验或者赞助论坛,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

最新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 皖ICP备1001200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6 10:36 , Processed in 0.4231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reamyiyi

© 2009-2025 工控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