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064条微博

动态微博

站内全文搜索,由百度和追梦工控论坛合作提供
查看: 3599|回复: 7

【原创】刘备真相

[复制链接]

升级  3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2-5-26 20: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工兵

    发表于 2012-9-7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传分享工控资料得追梦点,下载积分获取办法点击进入 ☆追梦点充值入口
    发帖回帖赚金币兑换下载积分。上传附件须知点击进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工控达人,分享经验,让你轻松玩转追梦工控论坛。

    已有帐号?  点击登录   或者        

    支付宝扫一扫领红包
    汉末三国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群众的历史,任何人都可以侃,上至国家领导,下至草根百姓,因为它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反思;这段历史很乱,乱得让人无法理清思绪,相信看这段历史的人,都会深深的陷入三国情景,不能自拔;三国这段历史更可以让人领略到英雄的风采和智慧,曹操的豪情,刘备的铁血,孙权的雄才,郭嘉的鬼谋,贾诩的智慧,诸葛亮的明断,关羽的高义,赵云的孤胆,周瑜的雅趣,鲁肃的卓识等等,三国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汇聚在了一起,描绘出了一幅乱世风云图。
        这短短百余年的史事,近些年来在史学界可以说是掀起了“腥风血雨”,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作家王晓磊和子金山先生读曹操,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有的是历史学家,有的是草根学者,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以曹操为主线。当然,曹操的一生可圈可点,整个历史的长河中,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上杰出的贡献让许多的帝王将相都无法比拟,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讲不清道不明,易中天说他是“可爱的奸雄”,王晓磊说他是“卑鄙的圣人”。现在侃曹操的人太多太多了,万变不离其宗,除语言艺术不同之外,观点大致都相同,他的人物形象已经定格,他的是非功过世人都已经略知一二。
        我们都知道,罗贯中先生写《三国演义》为曹操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奸诈小人,刘备是仁人君子,然而多读几次会发现,曹操其实也很柔情,祭典韦时的情真意切,哭袁绍时的感人肺腑,就连曹操逝世的时候都是那么的让人为之动容,反而刘备却成了乱世中的小人,成了忽悠世人的伪君子,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看了《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一个感慨,刘备的江山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哭出来的,殊不知曹操比刘备更爱哭,大家都说罗氏笔下的曹操不是真正的曹操,其实罗氏笔下的刘备也并非真实的刘备,笔者不才,希望用数年来对三国的研究,还原一个真实的刘备。
        历史这个东西,感觉它离我们很近,文献记载触手可及,用心去读过之后,发现它又离我们很远,这个世界永远也没有一流的品史天才,只存在每个人对历史都有不同的感悟,谁是谁非都是一家之言,谁对谁错都是各执一词。读史的人都恨为什么没有时光机器,灵光一现,穿越到那个时代,真正的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透过那些专业历史学家和草根品史人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艺术,回到一千七百多前的汉末三国,用心去品读曹操,我们会发现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男人背后孤独的内心和万丈的豪情,我们再一次沿着这条历史的轨迹,用品读曹操的心态去品读刘备,打开刘玄德已冰封千年的心扉。
      
      第一章 皇叔之谜
      
          汉末乱世群雄纷争,刘备打天下是最不容易的,比起家底雄厚的袁氏兄弟、孙坚父子、曹操之辈,刘备的资本顶多是一个挂名的汉室宗亲。有人说刘备凭汉室宗亲之名忽悠到了不少的人才,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岁月里,没有枪杆子怎能出政权?汉朝天子都被权臣挟持,东飘西荡,威严扫净,刘备这个空名又有什么用武之地呢?更何况汉室宗亲中,守土一方的刘璋和刘表最后还不是众叛亲离,失地亡家。
        罗先生在《三国演义》里说汉献帝刘协认刘备做了皇叔,而正史中却没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就掀起了一股打假风潮,有人说刘备是冒牌皇叔,更有的人说刘备的汉室宗亲都是冒牌的,即使刘备真的是刘邦的后代,大汉王朝经历了几百年,骨子里还有多少刘氏的基因呢?这里面的是是非非很难说清楚,陈寿先生说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跟陈寿一个时代的鱼豢说是临邑侯的枝属,反正不管刘备是出自于哪一脉,这个刘氏后人的帽子终于是戴稳了,至于他是不是皇叔,还需要仔细的推敲推敲了。
        罗贯中先生为了塑造刘备的正统形象,为了达到尊刘贬曹的效果(个人认为他不是故意的,毕竟中国一千多年都是这么宣传的),专门为刘备量身定做一份族谱,可是这份族谱漏洞百出。我们都知道,刘备的老祖宗要从追溯到西汉景帝了,从西汉景帝到东汉献帝,一共出了二十位皇帝,但只经历了十四代,而罗先生的这份族谱,刘备是汉景帝的十八世孙,按照这样的世系来算,刘备该叫汉献帝曾祖父了,何来刘备是皇叔呢?显然这份族谱是不可靠的。
        那刘备还可能是大汉皇叔吗?笔者认为,刘备还是有可能是皇叔的,为什么呢?那就要到鱼豢的《典略》一书中寻找答案了。西晋陈寿写的《三国志》写得太简略了,于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让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裴松之就引用了鱼豢《典略》的记载,说刘备是临邑侯的枝属。
        临邑侯国是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所置,第一任临邑侯叫刘复,是东汉北海靖王刘兴的二儿子,因为刘秀哥哥刘仲没有儿子,刘兴继承了鲁王刘仲的爵位,后来改封北海王。刘兴死后,他的长子刘睦承袭了北海王,二儿子刘复就被封为临邑侯,刘复死后,儿子刘騊駼继嗣。
        这个关系看起来很复杂,笔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刘备就是临邑侯的子孙,在正史中刘备最远还可以考证的祖先就是他的爷爷刘雄了,刘雄没有生卒年的记载,假设刘雄到刘备是二十岁左右一代,刘雄二十岁左右生刘弘,刘弘二十岁左右生刘备,倒推四十年,那么刘雄很可能出生在120年之前。
        有些事情往往就很奇妙,恰好临邑侯刘騊駼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里过世的,按此规律来推算,那么刘騊駼也就有可能是刘雄的祖父辈了,刘仲和刘秀是兄弟,那么刘备是刘仲的第七世孙,而献帝刘协是刘秀的第八世孙,那刘备还真可能就是大汉皇叔了。
        当然这仅是一个推测而已,重要的是鱼豢的《典略》已经失传,《三国志》的补注上也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如果鱼豢是对的,那我们就要否定陈寿了,其实我们看问题不要太片面。我们都知道陈寿的《三国志》被官方认证了,虽然官方认证不一定就完全可靠,但始终陈寿原是蜀汉的臣子,不可能乱说刘备的出生,而且陈寿有”良史“之称,大家都信他。
        我们也不能说鱼豢是错的,鱼豢收集的历史资料不一样,结论也就不一样,而且鱼豢的原话是“备本临邑侯枝属也”,从这个“本”字可以看出,这仅是鱼豢自己的看法,至于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也就不得而知,前面推测刘备是献帝皇叔的可能性,这也只是笔者的主观臆断,理由也过于牵强,不过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大多数史学家都认同陈寿的记载,刘备是中山靖王后裔,中山靖王是汉景帝的第九子,叫刘胜,这位王爷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一口气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幸好那个年代的人是不搞计划生育的,当然即使要搞也不会轮到这位拥有特权的王爷,要是放在现在这个社会(前提是不搞计划生育),搞不好刘胜还会拿到一个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奖牌。
        刘胜有一个叫刘贞的儿子,在汉武帝元狩六年,刘贞从刘胜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中脱颖而出,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凡是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在他经营大汉朝期间,赶跑了经常南下欺负汉人的匈奴,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听取了主父偃的建议,奉行推恩令,诸侯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为列侯。
        这位汉景帝的皇孙运气不太好,遇上了汉武帝刘彻,没过几年就被他的皇帝叔叔夺去了爵位,和刘贞一同失去爵位的还有一百零五位,被后世称为“酎金失侯事件”。酎金是汉朝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供奉的金子,由皇帝亲自受金,少府验收,如果诸侯所献的黄金成色或者分量不足,王爵削减县的数量,而侯爵直接免国,称之为“酎金制”。
        事情的起因源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当时的南越丞相吕嘉脱离大汉,大臣卜式请求出击南越,汉武帝一高兴就赏赐了卜式四十斤黄金,良田十顷,还授予关内侯的爵位,并且通告天下,大大的宣传了一番,希望其他的人也都跟着响应,当然汉武帝心中想的就是那些有钱有势的诸侯能够响应,不管是捐钱捐物,还是出人平乱,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诸侯却装聋作哑,着实的把汉武帝惹怒了。
        汉武帝肯定是不会放过这些只想享受的列侯了,恰好要举行祭祀活动了,汉武帝授意少府严格的审查诸侯上交的金子,查出了一百零六人上交的金子有问题,最后这些人都被革除了爵位。其实刘贞这次也是无路可逃了,汉武帝是铁了心要整这些诸侯,丞相赵周因为知道这些诸侯交的金子有问题而没有举报,就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赵周也在监狱中自杀身亡。
        刘贞失去爵位之后,成为了涿县的常住居民,正史中也就没有刘贞这一族的记载,直到汉末涿县刘备的出现。许多人都认为,从汉武帝到汉末,差不多接近三百年左右,刘氏子孙遍天下,谁又知道刘备到底是不是刘氏的子孙呢?当然这确实是很难考证的,《三国志》中一样记载,曹操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不过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宦官出生,父亲曹嵩是曹腾领养的儿子,并且还记载,不能考证曹嵩出生什么样的家世,那曹操还怎么可能是曹参的后代呢?当时还有人说,曹嵩出生于夏侯家,是夏侯惇的叔父,然而夏侯惇是汉朝另一位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了,无论曹操是姓夏侯还是姓曹,他都是名臣或者名将的后代。
        所以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的身世,仅靠现有的历史资料很难说清楚,但他们的成功很显然都不是靠汉室宗亲、名门之后这些虚名。当然刘备创业缺少资本,打汉室宗亲的旗号,肯定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而曹操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实力,这个名号对于他来说,也就没有多大的作用了,但曹操也有他需要的政治资本,这个资本就是大汉朝的皇帝,曹操的反对者认为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那刘备的反对者也会认为刘备”托名宗亲,实为反贼“了。
      
      注:欢迎各位看官来拍砖,相信在下观点可能不符合看官的口味,我知道现在有数不清的曹谜,我不属于刘备一党,当然我也很佩服曹操,对于历史应该有客观的评价,古代人把刘备捧上了天,现在有极力的捧曹操而贬刘备,刘备并非大家说的那样不堪,始终把二人当成对立的一面,就像以前我发过一篇帖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真的会改变历史呢?》)说过:三国这段历史,人才济济,没有谁是天下第一,没有谁是最聪明的,也没有谁武力最好的,那些不过是虚名罢了,高手和高手过招是很伤脑袋的,也许这局输了,下局扳回来就是了。曹操,人中龙凤;刘备,世之枭雄;孙权,天下英豪。他们都有无数的英雄豪杰誓死相随,助三位人杰完成大业,料想这三位在内心深处,肯定是心心相惜,肝胆相照,曹操曾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更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http://ebook.tianya.cn/html/work.aspx?bookid=53383

    让我们联手拒绝网络伸手党,下载积分获取办法&附件上传须知 ☆追梦点充值入口






    +1
    3606°C
    7
    • 荡燕
    • hackersatan
    • 527241668
    • EWAN
    • 465463921
    过: 他们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7 23: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2-4-18 16:5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工兵

    发表于 2012-9-7 2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升级  10%

  • TA的每日心情

    2012-5-7 13:1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工兵

    发表于 2012-9-8 0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序 发表于 2012-5-22 21:37
      兄弟写的书有写杂,既然还原刘备,还是应该把刘备放在主线上描写。
      第二,抛开《三国志》和《三国演义》, ...


    主线当然是在刘备身上,但是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曹操、刘备、孙权,甚至是董卓都有关系!如果抛开史书的话,你怎么知道刘备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终究还是要回到史书上的,抛开史书永远无法还原真实,毕竟我们又没有穿越到那个时代去验证事情的真实性。当然每个人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个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看问题要客观,就像曹操不能一味的贬,也不能一味的捧,需要客观看待,刘备也是一样。

    升级  0%

  • TA的每日心情

    1339275909
  •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2-9-8 0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2.年少大志
            东汉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刘备降生于幽州涿县,他出生时并没有什么异象,没有雷电交加,天色阴暗,也没有烈日中天,天气异常,更不像刘邦母亲怀孕时有黄龙附体。对于刘弘来说,得子之喜肯定是难以言表的,便为儿子取名为“刘备”。
        古人的名字跟现在不一样,古代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比如说曹操,名“操”,字“孟德”,诸葛亮名“亮”,字“孔明”,而刘备的字叫“玄德”。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刘禅字公嗣,而刘备的字也一样,所谓玄德,意思就是德行潜蓄于心中而不显著于外,所以称“备”。
        许多不喜欢刘备的人,曲解刘备的字,认为“玄德”就是虚伪的德行。古时候幼名冠字,年幼的时候取名,到二十岁加冠的时候,就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尊重自己。刘备曾随卢植学习,书写识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可能告诉天下人,他刘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吧!
        刘备刚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还算充实,祖父刘雄做过县令,父亲刘弘仕州郡,怎么讲也是公务员家庭,比一般的平民家庭还是要好上许多。但没过多久父亲刘弘就去世了,这对于刘备和他的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先主传》中记载,“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就是说刘备和母亲卖草鞋相依为命。古代封建社会有严密的等级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士、农、工、商四个阶级。按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来讲,刘备的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都是吃皇粮的,即使刘备不是没落的皇室后裔,也是没落的士人阶层。
        刘备的家庭状况,说好听一点儿是手工业生产者,说差一点就是社会编外人员,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虽然刘备年少人穷,不过志向却不小,有志不在年高嘛,他的梦想是天下人都不敢想的事情,那就是想当皇帝。我们知道曹操小时候虽然飞鹰走狗,放荡不羁,逼许劭给他看相,不过曹操也最多只是一个“乱世之奸雄”,到死也没敢做皇帝梦。
        那刘备是不是打小就想当皇帝呢?笔者从史书上了解到,刘备家东南方向的篱笆内有一颗高约五丈的桑树,这棵桑树的的树顶在远处看就像皇帝坐的车盖一样,所以从刘备他们家门口过的人,看到这棵树的人都说,这家会出贵人,当然这个贵人指的就是刘备。有一次刘备和同族的小朋友在这棵桑树下玩儿,很霸气的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什么是羽葆盖车呢?就是用羽毛作为装饰的华盖,本来指的是葬礼仪仗,这是一种非常高贵的仪仗,后来逐渐成为天子的象征,《礼记》中有记载“御棺用羽葆”。
        古代士大夫的棺只能用茅草装饰,诸侯用羽葆,而天子以纛,那“纛”是什么呢?纛也是指羽葆,天子的仪仗用羽葆,诸侯的仪仗也用羽葆,那不是矛盾了吗?其实这并不矛盾,西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在平定七国叛乱时有战功,梁王进京朝见的时候,汉景帝赐予天子旌旗和华盖,并派御林军前去保护他。这里的华盖和羽葆一样,属于天子的仪仗,但是天子可以将这种仪仗赐予朝廷上有战功和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及诸侯王,对于这些臣子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荣耀,也是皇帝对大臣和诸侯王的信任,所以一般人肯定是不敢想的。
        然而刘备的叔叔刘子敬正好路过,听到刘备的话后吓了一大跳,就对刘备说不要乱说话,想得到天子一样的待遇,想灭族吗?当然刘子敬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这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汉武帝还是巩固中央大权,加强君主专制,君权是至上的,想和皇帝平起平坐不就是造反吗?
        俗话说童言无忌,如果刘备知道说了那句话会招来杀身之祸,怎么还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显摆呢?当时刘备的年纪尚小,不谙世事,说这句话肯定是无心的。那刘备想过当皇帝吗?陈寿说刘备有高祖之风,高祖是谁?高祖就是刘邦啊!刘邦曾经担任泗水亭长,到咸阳去送徭役的人时见到秦始皇的仪仗,说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子嘛!秦始皇出巡江东时被项羽看到,项羽更是赤裸裸的说:“彼可取而代也!”封建王朝的皇帝至高无上,谁都想做皇帝,刘备也不例外,后来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称帝,刘备第二年就在成都做了皇帝。
        当然曹操也是想当皇帝的,别看曹操晚年只进公称王,但这些都是权力的象征,而且他自己也知道,篡汉称帝会遭到后世的唾骂,所以孙权劝他当皇帝的时候,就说孙权想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曹操是一个比较重实际的人,只要大权在握比什么都重要。
        春去秋来,转眼间的功夫,刘备已经十五岁了,母亲让他去学习,见见世面。按现在的教育状况,十五岁的年龄,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已经毕业了,然而刘备才刚刚开始上学,当然不是古代的人上学晚,孙权十五岁的时候都当上县令了。古代不像现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上学都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幸好同宗的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但刘元起的家庭也不富裕,他的老婆经常抱怨:“各自一家,怎么能经常这样资助呢?”刘元起完全不理会,对刘备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熟读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操说过刘备是英雄,郭嘉、程昱、周瑜也都说过,但第一个慧眼识珠的人是却是刘备的族叔刘元起,他的老婆埋怨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刘元起就说:“我们家族这样的后代,他跟一般人不一样!”
        刘备、刘德然一起拜九江太守卢植为师,上学的钱是刘元起出的。对于卢植,三国爱好者是不会陌生的,卢植也是涿县人,跟随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学习,他的同学郑玄也很出名,不过卢植不擅长辞赋,性格刚毅大节,常怀济世之志,所以说刘备志存高远,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也是受了老师卢植的影响。
        辽西的公孙瓒也是卢植的学生,和刘备关系相当的好,公孙瓒的年龄比刘备大,刘备以兄事之。《后汉书》中记载,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他的母亲可能是辽西达官贵人的小妾,地位卑微,所以公孙瓒仅做了一个郡中的门下书佐,不过公孙瓒长得好看,声音洪亮,而且非常的聪慧,辽西太守觉得这个小伙子还不错,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跟随卢植学习,回到辽西的时候,就被任命为上计吏。
        公孙瓒的发迹并不是因为他是太守女婿,而是因为他重情重义,被朝廷征召,举为孝廉。辽西郡的太守,姓刘,史书称”太守刘君“,这里不清楚这个刘君是不是公孙瓒的岳父,笔者推测应该不是,刘君犯事被押送到洛阳,朝廷法律不准官吏亲近,公孙瓒就换了一身衣服,说是刘君的侍从,随押送刘君的队伍到了洛阳,沿途照顾刘君。
        后来刘君被定罪流放日南,日南在哪儿呢?大约就是现在的越南中部,古称交趾。公孙瓒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追随刘君去日南。公孙瓒准备好祭品在北邙山祭奠祖先,以酒浇地说:“从前为人子,现在为人臣,马上要到日南去了,日南多瘴气,怕水土不服,回来不了,所以现在向祖先告辞。”
        公孙瓒说的话很悲壮,一边哭一边磕头,旁边看的人没有不叹息的。不过公孙瓒的运气很好,走到半道上,刘君就被赦免了。公孙瓒回到辽西郡后,举孝廉,做了辽东国的长史。从此之后,公孙瓒的仕途节节高升,后来成为汉末的一方诸侯。
        刘备有这样的同学,对于他的仕途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他却没有通过公孙瓒进入官场,而是招募义军讨伐黄巾,建立战功,逐步做到了高唐县令。但不幸的是,高唐被贼寇攻破,刘备才不得已才投奔公孙瓒,凭战功担任平原相。

    升级  7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2-4-20 17:5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工兵

    发表于 2012-9-8 0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舒凯平 发表于 2012-5-27 11:36
      2.年少大志
            东汉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刘备降生于幽州涿县,他出生时并没有什么异象,没有雷电 ...


    3.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的故事,笔者相信在中国肯定是妇孺皆知的,罗贯中先生第一回就是写的“桃园三结义”,他以天下大势开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末乱世起于桓灵,朝堂昏暗,宠信宦官,奸臣当道,忠臣被害,天下民不聊生,最终酿成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首领叫张角,巨鹿人,有二弟,一名张宝,一名张梁。张角云游四方,传太平道,普世救人,自称“大贤良师”,他的徒众日渐增多,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立渠帅,称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在《资治通鉴》记载,张角派遣的马元义到洛阳,以宦官封谞、徐奉为内应,并遣弟子唐周联结封谞,但是唐周到洛阳城之后,直接上书张角造反,马元义被擒,被车裂于洛阳。
              朝廷得知此事,慌忙审查洛阳百姓,诛杀千余人,并让冀州官员逮捕张角。张角听说事情败露,马上派人联系各方,星夜起兵,以黄巾为标帜,所以称为“黄巾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刚开始声势浩大,黄巾军攻打州郡,焚烧官府,没收豪族财物,地方官吏闻风逃窜,京师震动,汉灵帝怕起义军与党人一同作乱,采取了皇甫嵩的建议,取消了桓灵年间的党禁,准许州郡募精壮之士讨伐黄巾军。
              除此之外,汉灵帝表现出了他少有的“政治才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营士屯都亭,修理军械,以镇京师,并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守护洛阳外围的关隘,还起用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讨伐颍川等地的黄巾军,以卢植为北中郎将讨伐冀州张角。
              然而在北方的幽州地界,《三国演义》中说黄巾军进犯幽州,幽州太守刘焉召校尉邹靖计议,邹靖说:“贼众我寡,明公当迅速募兵应敌。”由此引出了涿县英雄刘备。然而正史中记载,刘焉没有做过幽州太守,而且幽州是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刘焉上书灵帝,认为四方多事,刺史权轻,改刺史为州牧,由宗室重臣担任地方州牧和郡守,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其实刘焉有自己的小算盘,也可以说刘焉就是汉末诸侯割据理论的提出者,他为了躲避中原的乱世纷争,上书要求自己担任交州牧,然而侍中董扶劝刘焉去益州,董扶是益州广汉人,著名的经学家,他对刘焉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听了董扶的话,心里乐开了花儿,不过他不知道苦心经营的益州,在多年之后为刘备做了嫁衣。
              既然幽州是刺史部之一,就不可能有幽州太守,正史中记载,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被广阳黄巾军所杀,至于后来又派哪些人做过幽州刺史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宗室刘虞和陶谦都做过幽州刺史。不过罗贯中先生安排刘焉为幽州太守是有道理的,幽州招募兵勇,校尉邹靖引刘备见刘焉,刘备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
              说到底罗先生是为了引出刘备的宗亲身份,但是刘虞也是汉室宗亲,为什么不安排刘虞呢?不得不说罗先生才华横溢,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后来刘备进益州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罗先生在这个地方就已经做了铺垫了,刘焉认玄德为侄,那么刘璋和刘备就是兄弟关系。有些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漏洞百出,这是因为他们按照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故事了,既然是演义,那么就和历史不相符合,应该从它本身的故事情节去看,当然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但我们也尊重文学,尊重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积累,《三国演义》就是根据民间戏曲加以改编和发展的。
              刘焉发榜文招军,刘备年已二十八岁了,还闲游在家,见榜文慨然长叹。从正史来看,黄巾起义是在公元184年,刘备此时招募军队的话,应该是二十三岁,而不是二十八岁,罗先生杜撰刘备的年龄,就是为了让刘关张“桃园结义”合情合理。正史中除了刘备有年龄记载之外,关羽和张飞都不知道他们明确的年龄,所以不能够证明刘备就一定比关羽和张飞大。
              其实刘关张“桃园结义”是不存在的,《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刘备和关羽、张飞恩若兄弟,不代表他们结为兄弟,刘备还曾以兄事公孙瓒,这只是在礼节上像兄长一样对待公孙瓒,也就是说刘备像兄弟一样对待关羽和张飞,不是结义。而且《张飞传》也有记载,“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飞数岁,飞兄事之”,张飞也是像兄长的礼节一样对待关羽,除这一点之外,还可以确定张飞是比关羽小的,但不能证明关羽就比刘备小。
              有野史记载,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刘备生于延熹四年,比刘备大,这一点,笔者从有限的历史文献中,也无法考证真实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关张不曾结义。那我们在来考证为什么罗先生要杜撰刘备的年龄呢?首先,就是因为关羽、张飞的年龄没有明确,这个年龄是为了明确刘备的兄长身份;其次,为什么就是二十八岁?不是二十九岁或者三十岁呢?刘备二十八岁的那一年,正好就是汉灵帝去世的那一年,如果是二十九岁的话,刘备就不可能是灵帝末讨伐黄巾了;最后,罗先生也不会杜撰刘备的年龄是二十七岁或者是二十六岁,既然刘备是兄长,尽量把年龄写大一点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刘备大器晚成,创业的艰辛和酸楚。
              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感动古今,但是往事越千年,当今部分学者认为桃园结义纯属于拉帮结派的流氓行为,对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不应该对此进行宣传和鼓励。当然他们的话也很有道理,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关羽的历史地位逐渐被神化,明清学者毛宗岗把关羽定为《三国演义》中“三绝”之一的“义绝”,关羽也被一些小偷、强盗、混混等三教九流利用,成了他们敬拜的神。
              其实笔者认为,罗老先生单纯想表达的意思是关羽的“忠”,刘关张之间的那一份千金难买的情谊。然而又有人说,关羽、诸葛亮都是愚忠,这个“忠”真的不好下定义,因为说“忠”就必然牵涉到政治,政治观点不同,有的人“忠”是愚忠,然而愚忠就不被世人所认同了,宋代文天祥以诗明志,誓不降元帝国,值得后人敬佩,但是我们一样可以看到他愚忠的一面,明末清初的那些汉族士人,我们也不能都骂他们都是汉奸。
              其实不管是“识时务”还是“愚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袁绍的谋士田丰、沮授、审配忠,我们敬佩,许攸认为袁绍不足以成大事,投靠曹操,这也不是不忠诚,至少他劝过袁绍偷袭许昌。关羽的“忠”也是如此,至少刘备没有负过关羽,可以说刘备是非常的信任他,虽然笔者不赞成愚忠,但我们现在处于这个社会,还是要明白“春秋大义”,为了金钱出卖朋友,为了小三抛弃妻子,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标准?笔者想起一句话,“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升级  10%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2-6-10 05:0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工兵

    发表于 2012-9-8 01: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

    升级  0%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6-25 23:0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工兵

    发表于 2012-9-8 02: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4.涿县起兵
      
             刘备虽然贵为帝胄,但是他很穷,没有本钱去创业,跟我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差不多,对前途的预测很无奈,也很渺茫。罗先生在《三国演义》中讲的是张飞颇有家资,助刘备招募乡勇,成就大事,但正史没有说张飞是屠户,他到底是做什么的,并没有记载。
             在《资治通鉴》中说,刘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那么刘备、关羽、张飞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认识了,而且《张飞传》也有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至少可以证明张飞认识刘备的时候,张飞是没有成年的,一个未成年是不可能颇有家资的,除非张飞是继承了祖业,不过罗先生也没有说张飞是继承祖业的。
             既然张飞不是杀猪的,也不是颇有家资,那就没有刘备看到榜文时的慨然长叹,也没有张飞在大街上斥责刘备的事情了,更没有关羽在客栈中巧遇刘备、张飞了。不过罗先生这样安排也肯定有他的原因,为什么呢?第一,刘备结交的人都是社会的最底层,关羽是杀人犯,张飞是屠户,这些都体现了刘备善下人;第二,既然是桃园结义,那必须有桃园,关羽是逃到涿县的,不可能有钱,刘备也是穷人,所以张飞必须有钱;第三,刘备的双股剑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以及张飞的丈八点钢矛,在民间是很出彩的,特别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所以张世平、苏双的资助就是打造这三样宝物。
             其实真相是这样的,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来往于中山、涿郡,以贩马累积家资千金,觉得刘备是成就大事的人,赠送资金给刘备招募乡勇,而不是张飞的资助。刘备能在涿县拉起一竿子人,也是挺不容易的,不是说有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他就能带动这支部队,重要的还是他能服众望,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其实这一点跟曹操很像,曹操小时候也是飞鹰走狗,不喜欢专研学习和德行,性格放荡不羁。除此之外,刘备还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都知道刘备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居然对这些感兴趣,说明一个问题,刘备还和士人阶层接触过。刘备从涿县起兵以来,正史上有记载的追随者,除了关羽和张飞之外,还有一个叫简雍的人。
              简雍,字宪和,跟刘备是同乡,《简雍传》记载,“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可以看出,刘备接触的士人,应该就是简雍,当然肯定不只是简雍一个人,比如说公孙瓒,公孙瓒也是贵族子弟,肯定对狗马、音乐、衣服是有好感的。简雍跟关羽、张飞一样,是刘备帐下的元老人物,后来刘备占领西川,封简雍为昭德将军,地位待遇仅次于糜竺,和孙乾同等。
             简雍性格不受约束,不拘小节,仪态大方。刘备宴会群臣的时候,诸葛亮以下的人只有简雍独占一榻,以卧睡的姿势跟别人说话,从来不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刘备和简雍年少的时候就认识,也非常知道简雍的性格和行为,可能是这个原因,刘备也不怪罪于他。简雍说话方式幽默滑稽,也是少有的怪人,四川干旱,刘备下令禁酒,酿酒的人也算有罪。
             按照常识来看,酿酒就需要粮食,禁酒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粮食的供应,要禁酒就必然要禁止酿酒,这才是关键。不巧的是,官吏从百姓家里搜到了酿酒器具,有酿酒器具不代表违令,在颁发禁酒令之前就有的酿酒器具,这不能算是有罪,有的人认为,为了起到有令必行的效果,应该和酿酒的人一样论罪,但如果这样定罪的话,就有点草菅人命的感觉了。
             有一次,简雍陪同刘备出游,看到一男一女路过,就对刘备说:“那两个人想要行淫,为什么不把他们抓起来呢?”刘备很奇怪呀,对简雍说:“你是怎么知道呢?”简雍很淡定的说:“他们都有行淫的器具,跟那个藏有酿酒器具的百姓一样嘛!”刘备听完大笑,觉得简雍的话说得很对嘛,就放了那个藏有酿酒器具的人。
              刘备封简雍为昭德将军,驻军在今天的四川的简阳市,三国时称牛鞞县,因为简雍在牛鞞县惠泽及人,士民赖之,把简雍驻军的山叫做赖简山,山下有一池叫赖简池,简雍的坟墓也在简阳。虽然这些都是地理县志,具体是不是真的,笔者不得而知,但简雍在简阳肯定留下过许多的故事。
              刘备在涿县起兵,知名的就有关羽、张飞、简雍三人至始至终的跟随,这三个人是非常难得的。刘备的话很少,性格内向,喜怒不形于色,可以看出他做事沉稳,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当然也可能是他很紧张,不表现出来而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刘备自身的承受能力比较强,而曹操就是谈笑自若来缓解内心的压力,从这一点可以证明,曹操的内心承受能力是要低于刘备的。
              刘备不喜欢读书,用这些时间去结交豪侠,少年争先恐后的归附他,当然这肯定是陈寿夸张的说法,还有就是很多人有疑问,刘备没钱没势的,谁想和他结交啊?曹操任侠放荡,那是因为他家里有钱,他爸爸是朝廷命官。其实也不能这么说,不是没有钱的人就交不到朋友了,只是朋友圈子不同而已,和曹操结交的是袁绍、袁术、张邈、许攸等等,而刘备结交的是公孙瓒、刘德然、关羽、张飞、简雍这些人,基本都是典型的草根人物,只有公孙瓒稍微像一个人物。
              刘备有了创业的团队,就率部队跟随邹靖讨伐黄巾,因功封为安喜县尉。讲到这里,笔者又有一个小插曲,易中天先生《品三国》认为刘备五易其主,认为刘备仍然有“英雄之义”,还有部分人从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来批判刘备岂止是“三姓家奴”,有好事者称刘备“十姓家奴”。
              刘备是哪“十姓家奴”呢?第一,跟随邹靖讨伐黄巾;第二,经平原刘子平介绍随青州从事;第三,投奔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丘毅;第四,投奔公孙瓒;第五,受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节制;第六,徐州刺史陶谦;第七,兵败归吕布;第八,徐州投曹操;第九,北奔袁绍;第十,南下投刘表。如果真的从这些角度来看的话,那还有孙权,甚至在赤壁的时候还受过周瑜的节制,还有后来西川的刘璋,这样算来,刘备岂止“十姓家奴”?
              笔者只是笑世人过于迂腐,为了诋毁刘备,居然举出如此多的例子,全然不顾是否合理。笔者不是诋毁曹操,只是觉得在汉末,如果这也算是刘备反复无常的话,谁又不是几姓家奴呢?第一,曹操本是刘氏臣子;第二,司马防(司马懿的父亲)举荐曹操为洛阳北都尉;第三,曹操为典军校尉,隶属于上军校尉蹇硕,不过曹操和袁绍听何进的;第四,何进死后,袁绍统领西园八校尉,曹操属于袁绍管辖,后来联盟讨董,盟主也是袁绍;第五,董卓任曹操为骁骑校尉;第六,曹操逃出洛阳,投奔张邈;第七,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兵犯魏郡和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抵挡,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第八,东郡属于兖州,当时的兖州刺史叫刘岱,曹操也是刘岱的部属。
              如此看来,曹操也是“八姓家奴”,那说刘备“十姓家奴”的人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所以不存在什么“三姓家奴”还是“十姓家奴”之说。其实笔者也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大多数人读《三国演义》为吕布鸣不平,凭什么刘备投靠这么多人,都没有被骂,反而要骂吕布呢?吕布本来姓吕,先认丁原为义父,后认董卓为义父,所以是“三姓家奴”,正史中没有记载吕布认丁原为父,最多也就算一个“两姓家奴”。
              吕布之所以被世人病垢,不是他认了几个义父,而是因为他从一家投靠另一家目的性很强,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吕布为什么杀丁原,但说董卓诱吕布杀丁原,说明是给了吕布好处的,更重要的是丁原很信任吕布,吕布这样做确实不厚道,后来诛杀董卓,说好听一点,吕布是除国贼,其实是吕布和董卓府中的一个女子(正史中没有记载此女为貂蝉)私通,害怕被董卓发现,被司徒王允借以利用,才定计杀董卓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珍惜自己的ID,严禁发布垃圾水贴,诸如adsf......顶......纯表情......多次重复回帖刷积分......轻则删帖警告,重则封禁!★请分享资料、经验或者赞助论坛,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

    最新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追梦工控论坛|工控论坛-专业的Intouch论坛 ( 皖ICP备1001200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9 01:15 , Processed in 0.188718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Created by 工控论坛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 Dreamyiy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