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是演义 002(上)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通读《三国志》
当时河内有个人名叫张成,他善于观测四方之风来占卜吉凶,他就靠着这个结交了宦官,连皇帝也常向他问卦。
这个张成本身也多事,他预测将会天下大赦,就让他的儿子去杀人,结果吃了官司,被李膺逮捕。不久果然碰上大赦,张成的儿子被免罪,李膺因此更加愤怒,最后仍判决并将其诛杀。
为了报复,张成的弟子牢修就上书诬告李膺等人豢养太学儒生游子,结交各郡学生门徒,结党诽谤朝廷,把社会风气搞坏了。于是皇帝震怒,于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逮捕了李膺等人,他们的供词又牵扯到陈寔等两百多人,汉桓帝把他们定为党人。
手无寸铁的士人哪能搞得过国家机器,这些人有的通缉在外东躲西藏,有的下狱被蒙头毒打,惨不堪言。此时的宦官集团已经大权在握,常侍左悺、唐衡等人简直如同天子一般。
有一次,唐衡的弟弟任京兆虎牙都尉,级别参照二千石,而隶属于郡里。唐衡的这个弟弟才到官的时候,对京兆尹不恭敬,进门不手持笏板,郡功曹赵息在廊下呵斥说:“虎牙的礼仪和下属的地方官员一样,怎么能甩者膀子进入府门呢?”然后催促把唐衡弟弟的主簿给抓起来。
唐衡的弟弟扭头让人赶快回去把笏板取来,自己进见了京兆尹,京兆尹想和唐衡搞好关系,就命人到外面去为他置买酒菜。赵息又启奏说:“左悺、唐衡的子弟,来担任虎牙,不是以德行为标准选用来的,不值得为其特地买酒,应该府里有什么菜饭就给他吃什么算了。”
等唐衡的这个弟弟到任后,就派遣官吏拿着书信去答谢京兆尹,赵息又对门官说:“不是常常见到这种没有下身的小子们的子弟,用他们的书信来结交官员么?”于是就很迟才把书信传递上去,还不把回信即使传递回去。
这一切最后全都给唐衡的弟弟知道了,因此他心里十分怨恨赵息,就想诛灭赵氏全家来报复。唐衡的弟弟写信给唐衡,要求担任京兆尹,结果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唐衡的弟弟便做了京兆尹。
赵息自己知道前面得罪了唐氏,就逃跑了。这时赵息的叔伯赵仲台被任为凉州刺史,而此时的唐衡把持大权,他弄个诏书和自己写信一样容易,于是唐衡就作诏书征召赵仲台,命令他回来,然后又诏令中都官以及郡部督邮,逮捕了赵家所有的男子,连小孩儿也不放过,再连同赵仲台本人一起全部诛杀,有敢窝藏赵家人的都与其同罪。
当时赵息的另一个叔伯赵岐任皮氏长,他听说家里遭遇大祸,因从官署逃出,跑到河间,改名换姓,又转投北海,戴着絮巾,穿着布裤,常在街市中贩卖胡饼,胡饼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烧饼。
当地有个叫孙宾硕的北海人,时年二十几岁。有天,他乘着牛车,领着几个骑马的人来到集市。孙宾硕看见赵岐,怀疑他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就问赵岐说:“我自己有饼,你倒不倒卖啊?”赵岐回答说:“我倒卖。”孙宾硕又问:“买多少钱?卖多少钱啊?”赵岐的回答很奇怪:“买三十钱,卖也三十钱。”孙宾硕说:“看处士您的样子,不像是卖饼的人,肯定有原因!”孙宾硕所说的处士就是指隐士或未做官的士人。
接着,孙宾硕打开车子的后门,使眼色让自己带来的两个骑马的人下马扶赵岐上车。当时赵岐以为是唐氏的耳目,非常害怕,脸上都吓得失去了颜色。
孙宾硕关了车子的后门,放下车前的帘子,对赵岐说:“看处士您的外貌,一定不是贩饼的人,加上现在脸色有变,即使没有深仇,也该是个逃命在外的人。我是北海的孙宾硕,满门一百多口人,又有百岁的老母亲在堂上。看你的样子就能估量出你的人,终究不会负你,但你必须对我说实话。”于是赵岐就把事情都详细告诉了孙宾硕。
孙宾硕听完,便把赵岐用牛车拉回家。到家后,孙宾硕把车子停在门外,自己先进家对母亲说:“今天我出去结交了一个直到死都不会相负的朋友,现正在门外,应该让他来进家来拜见您。”说完后,孙宾硕就出去把赵岐请进了家,然后杀牛喝酒,一起作乐。
过了一、二天,孙宾硕用车载着赵岐离开田舍,把他藏匿在夹墙之中,好几年都没敢出来。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此时的宦官已经到了只手遮天、为所欲为的地步。
随着宦官集团的胡作非为,得罪面也越来越大,引起很多士人的仇视。这时弱势且没落的外戚集团一看机会来了,就出面干预,以此来拉拢和团结官僚集团,增大影响,为以后玩跷跷板均衡力量。
汉桓帝的老丈人窦武向来都是用财物来结交太学生的,他颇得舆论的好评。这次窦武等人上书替太学生求情,再加上宦官集团也不敢过度地得罪官僚集团,毕竟人家好歹也打了一百四十年的深厚基础,于是汉桓帝于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赦免党人返乡,但终身禁锢不准做官。这些党人的名姓,仍记录在王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士人虽然受到打击,但信念还在,于是他们相互标榜以资鼓励,他们评选出天下的知名人士,并替他们取了称号。
其中,最上等的叫“三君”,意思是这些人可以被一世的人所尊崇,他们是代表外戚的窦武、代表官僚的陈蕃、代表宗室的刘淑,算是士人的首领。
次一等的叫“八俊”,就是人中精英的意思,他们是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宇。
再次一等的叫“八顾”,意思是他们能用道德和行为来引导大家,他们是郭泰、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
再再次一等的叫“八及”,意思就是他们能引导人们追随圣贤,他们是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
再再再次一等的叫“八厨”,意思是他们能用财产救人,他们是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
不光是在全国的公认范围内,在地方上也立名号,比如山阳郡以张俭、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干为“八俊”;以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以朱楷、田盘、簄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曪为“八及”,共二十四人。其中张俭同时也名列全国士人们所评出的“八及”。
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的同年,汉桓帝死去,十二岁的汉灵帝即位。母后窦太后临朝,窦武辅佐朝政。
窦武辅政后与时任太傅的陈蕃达成共识,铲除宦官,于是他们提拔可靠的士人,培植党羽,准备与宦官集团一决高下,当时大家都看好他俩,人人跃跃欲试。
窦武先和女儿窦太后通气,禀告说要诛杀和黜退所有的宦官。窦太后却认为宦官中也有好人,不能全杀。宦官中又有才干又专权的是管霸,窦武就通过上奏杀了管霸和苏康。接着窦武又上奏要杀宦官曹节,可窦太后犹豫不决,窦武就一直没能下手。
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窦武因迷信天象,匆忙实施铲除宦官的计划,他先把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令都换成自己的人,等于控制了中央直辖省市的行政大权,又把宦官集团的黄门令换成自己所亲近的小黄门山冰。
然后,窦武指使山冰状告作恶多端长乐尚书郑飒,并将其押送到北寺狱审理。陈蕃对窦武说:“这种人就直接杀掉,还审理什么。”窦武不听,让山冰、尹勋等人去会审,结果牵连出宦官曹节、王甫等人,于是山冰、尹勋奏请逮捕他们。
可是奏章呈递的当天正好碰上窦武出宫过夜,这份要命的奏章被送到了长乐宫五官史朱瑀的手上。宦官朱瑀私拆信件看了后,对窦武要杀所有宦官的图谋十分气愤,为了自保,朱瑀大喊说陈蕃、窦武要造反废皇帝。
曹节得知此事,就劫持了汉灵帝,并用刀威逼尚书官员写下让王甫逮捕山冰、尹勋的诏书。王甫持节到了北寺狱,山冰怀疑,不接受诏书,王甫就直接杀了山冰、尹勋,放出郑飒,返回后还劫持了窦太后,夺了皇帝的印玺。
宦官集团先在宫中守备好,然后派郑飒持节去逮捕窦武。窦武也不接受诏书,他骑马跑到步兵营,与窦绍射杀了下诏书的使者,招集北军五校士兵驻守都亭附近,并号召大家跟着自己干。
而那边皇帝诏令少府周靖代理车骑将军,并授予符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军去讨伐窦武。
时年七十多岁的陈蕃闻知事变,就带领官属和学生八十多人手持利刃冲入承明门,正碰上王甫,结果被捕后被杀。
天快亮时,王甫又带了一千多虎贲、羽林以及其它一些军队,出宫驻守朱雀掖门,与张奂会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