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颜良简介
颜良(?-200年),是中国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
河北军阀袁绍的手下猛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 200年,袁绍、曹操于官渡交战。开战时,沮授劝谏袁绍“颜良性急不可单独任用”,但是袁绍仍以颜良进攻单独守护白马的曹将刘延。(《后汉书·袁绍传》,《三国志·武帝纪》中颜良是与郭图、淳于琼一起进攻。) 面对这个形势,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扮作攻击袁绍军队背后的样子,因为打算防御进攻袁绍的军队,颜良军因而孤立地作战。这时,张辽推荐当时变成曹操俘虏的关羽,关羽作为援军被派遣而跟颜良碰上。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说关羽看到颜良的帅旗后,快马加鞭杀入颜良的大军,刺杀颜良,带回了颜良的首级。
小说中的颜良基本上,颜良在以史书《三国志》为蓝本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出现过以外,还曾在纪晓岚所写的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其作祟的事情。
《三国演义》于讨董战役的汜水关之战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于华雄斩杀联军数位将领时,袁绍乃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袁绍计夺冀州时,颜良力斩韩馥旧臣耿武;白马之战时,颜良斩杀曹操属下的武将魏续和宋宪,而且只花二十回合就击退猛将徐晃。惊慌失措的曹操派遣关羽出马就是为了斩颜良。由于关羽座下的赤兔马太快,颜良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关羽击杀。
《阅微草堂笔记》位于黄河的二岸分别有郭子仪和颜良的寺庙。当时,有在离祭拜颜良的庙宇十五里之内,不准设置祭祀关羽的寺庙的这种禁忌。但当地的县令不去遵守,甚至下令要在颜良庙的庙会上,非让演员们演一场有关三国演义的戏剧不可,并且会亲自观赏。结果在当天的戏剧才上演的不久,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致使台上的演员因狂风引起的意外而去世。之后,离庙宇十五里之内的地方,发生因瘟疫的传染使当地人和家畜去世的现象。
正史中的颜良《三国志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关羽
建安五年,曹公(曹操)东征,先主(刘备)奔袁绍。曹公(曹操)禽羽(关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袁绍)遣大将颜良 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曹操)使张辽及羽(关羽)为先锋击之。羽(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 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曹操)即表封羽(关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曹操)壮羽(关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张辽)以问羽(关羽),羽(关羽)叹曰: “吾极知曹公(曹操)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刘备)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 报曹公(曹操)乃去。”辽(张辽)以羽(关羽)言报曹公(曹操),曹公(曹操)义之。及羽(关羽)杀颜良,曹公(曹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曹操)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三国志卷一·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 徐晃太祖(曹操)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从征吕布,别降布将赵庶、 李邹等。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三国志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 袁绍绍(袁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袁绍):“良(颜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袁绍)不听。太祖(曹操)救延(刘延),与良(颜良)战,破斩良(颜良)。绍(袁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曹操)击破之, 斩丑(文丑),再战,禽绍(袁绍)大将。绍军大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