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华雄真实生平简介
华雄(?-191年),东汉末年武将,于董卓手下为都督之职,后被孙坚斩杀。
正史中的华雄《三国志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孙坚 卓(董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孙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 渐益,坚(孙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孙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 耳。”卓(董卓)兵见坚(孙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孙坚)移屯梁东,大为卓(董卓)军所攻,坚(孙坚)与数十骑 溃围而出。坚(孙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董卓)骑争逐茂,故坚(孙坚)从闲道得免。茂(祖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董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孙坚)复相 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董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闲坚(孙坚)于术(袁术),术(袁术)怀疑,不运军粮。
据《三国志》记载,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时,为徐荣击败、逃跑,后来收拾败军,在阳人进行戏剧性的大反击,大破董卓军,并将华雄击败枭首。此外《资治通鉴》里亦有孙坚将华雄枭首的记载。
真名在《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里名字写作华雄。而据潘眉根据《广韵》的记载,认为宋朝时《三国志》版本中为“都尉叶雄”,应该依照《广韵》更改[1],赵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支持这种说法[2],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亦记为“都尉叶雄”[3]。吴金华认为是受到元代以来小说的影响,才在南宋以后由叶雄讹误为华雄。
民间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对华雄这个角色有较多的发挥,描写华雄为董卓的猛将,自荐抵抗山东地区反对董卓的诸侯联军于汜水关前,他先后斩杀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孙坚部将祖茂、以及袁术部将俞涉和韩馥手下潘凤等人,最后关东联军派出关羽与之一对一决斗而被杀。《斩华雄》也成为京剧中的一出著名的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