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是演义 003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通读《三国志》
在汉桓帝永寿初年,有位母亲正怀着她的第二个孩子,一次她梦见自己的肠子出了身体绕在吴的昌门,醒后心里害怕,就把梦见的情形告诉了邻居的老太。邻居的老太说:“怎么知道就不是吉兆呢。”最后这位母亲怀胎十月,产下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就叫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是兵圣孙武之后。他哥哥叫孙羌,字圣台。他还有个弟弟叫孙静,字幼台。孙坚生得容貌不凡,长大后性情开朗豁达,推崇不寻常的节操。
当时有个姓吴的女子,父母早亡,就和弟弟吴景住在一起。她家本是吴人,后来才迁居到钱唐。孙坚闻知她有才有貌,就打算去娶她。可吴氏的亲戚嫌孙坚轻佻而狡诈,就打算拒绝他,孙坚为此又羞又恨,而且程度还蛮深的。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好混:第一种是特别有本事的人!似乎世界天生就是他们的,想混不好都难。第二种是特别暴力的坏人!遵纪守法的老实人都怕这些人,再加上该管他们的人怕被报复不敢管,或沆瀣一气,或利用他们,致使这些坏人很好混。
估计孙坚在当地则属于后者,报复起人来不得了,吴氏就对亲戚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一个女儿而自取祸事呢?如果嫁错了人,也是我命中注定的。”于是吴家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后,吴氏怀孕期间梦见月亮进入自己的胸口,后来就生下了长子孙策。到了熹平元年,年方十七岁的孙坚和他父亲乘船前往钱塘,正好碰到海盗胡玉等人从匏里抢得路过商人的钱财后,正明目张胆地在岸上分赃。过往的商人旅客看见他们都吓得停下船,不敢前进。
这时候,孙坚对他的父亲说:“这些盗贼该被打击,请让我去干掉他们!”他父亲说:“你对付不了的。”孙坚不听,拿着刀上了岸,并用手东挥西指,假装做出指挥部署很多军人分头包围众贼的样子。
众贼远远望见,以为官军来捉自己,立刻丢下财物四散逃跑,孙坚追上去,斩杀了一人,然后提着人头回来,他父亲见了十分吃惊。
因为这件事,孙坚的名声传播出去,本来孙坚已经担任了县吏,这次,郡府里又听说了孙坚智杀海盗的事迹,就召他来,于是孙坚年纪轻轻就做了郡里的代理校尉。
同年十一月,会稽人许生(一称许昌)妖言惑众,在句章举事,自称阳明皇帝,他儿子许韶自称大将军,又立其父为越王,这父子俩煽动周围县里,追随他们的人数以万计,然后这帮人就侵犯抢掠郡县。
朝廷派遣杨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一称陈寅)前去征讨,孙坚就担任代理郡司马,招募了一千多名精壮勇敢之士加入其中。
熹平三年十一月(一说熹平元年),臧旻率陈夤等,在会稽大破许生,并斩了他,这才将许生等众镇压下去。战后,刺史臧旻列出功劳簿上呈给朝廷,朝廷下诏书改任孙坚为盐渎丞。
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大加辩护,言辞十分直率恳切。汉灵帝看完奏章后大怒,马上诏令司隶、益州用槛车把曹鸾抓起来,送到槐里狱中拷打致死。
为此,汉灵帝又下诏命令州郡里再检查党人的学生、老部下以及父子兄弟,凡是在官位的一律免职禁锢,范围扩大到党人五服亲属。
从抓捕张俭等二十四人起,到迫害李膺、范滂等数百名旧党人,再到逮捕一千多名太学生,最后再至此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第二次党锢之祸!这对士族的打击是惨重的,此后内外官职几乎全部被宦官集团占据了。
后来一直到光和二年,上禄长和海上书说:“按礼制,从祖兄弟要分家分开来居住,因为他们骨肉情义已轻,亲属关系已远。而现在党人禁锢诛连到五族,既违背经典中的条文,又有违常用的法令。”汉灵帝看后有所感悟,对党人自从祖辈以外亲戚的禁锢,全部得以解放。
汉末的汉桓帝、汉灵帝十分昏愦,平时不尽心于治理天下,只顾贪欢享乐,弄得朝纲混乱。在光和元年时,皇帝竟然在西邸官署开设机构公开卖官!从关内侯、虎贲到羽林,各有其价。
汉灵帝又暗暗命令左右人等替他售卖公、卿的官职,号称万石的三公之职开价一千万钱,九卿之职开价五百万钱。
以上是在朝官员的价码,地方官的价码是这样的,像郡守之类俸禄为二千石的高官卖二千万钱,而县丞、县尉之类俸禄为四百石的官员卖四百万。
在应邀买官的人当中,官方按照各人德行的高低、优良排出名次,并凭此买官可以只付一半或三分之一的钱,汉灵帝就把这些卖官得来的钱存储在设立于西园内的库房里。
那么其中提到的公、卿、两千石、四百石相当于多大的官,而且俸禄是多少呢?下面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两千石、四百石都是指官员的年俸,石数越多说明官职越大。“石”读音为“担”,是当时的一个计量单位。一石等于一斛,根据博物馆现有的文物——一只东汉的铜斛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是一斛等于20000毫升,如果用现在的粟米来称量的话,20000毫升的粟米约重27斤,也就是接近30斤,而在汉代,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因此一石大约等于120斤粟米。
汉制规定:三公等高官,每月领俸350斛谷,一年下来支领4200石粮谷,号称万石;九卿等官员,每月的月俸是180斛谷,一年共计支领2160石粮谷,称中二千石;郡太守等官员,每月领月俸120斛谷,一年累计领俸1440石粮谷,称二千石;而小县的县长或大县的县丞、县尉,每月领50斛谷,一年共领600石粮谷,称四百石。
到了东汉中期,汉殇帝延平年间又采用一半钱一半谷的方法发放官员的俸禄,九卿这种中二千石的官员,每月支领9000钱,72斛谷;郡、太守为真二千石,月领6500钱,36斛谷;县级官员为四百石,月俸2500钱,15斛谷。
因此,在级别上,二千石、四百石相当于现在省、市级以及县级的干部,而公、卿则相当于现在的总理、部长。
这下子一卖官,再加上当时汉朝的门阀制度,最后很容易产生一个结果:将军无能,哪怕子孙再无能,经过运作仍做将军;官员贪婪,哪怕子孙再贪婪,经过抬举仍再当官。所以一谈起大官,多数人都是有家世的,在《三国志》中从很多人的小传上都能看得出来这一点。
当时,大宦官曹腾已死,他的养子曹嵩袭了爵位。曹嵩向贿赂宦官,并向西园送了一亿万钱(估计《后汉书》上写错了,简直是天文数字),所以官至太尉。不光是曹嵩,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流,都花了五百万到一千万钱买了三公之职。
但是这些人买官还算不误国,段颎几次领兵征伐有大功,崔烈在北方名重一时,张温则有杰出的才干,樊陵也能适应时势,都是些有才能的人。但要是官落到草包或奸邪之人的手中,对国家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当时的这些大名人都花钱买官,更何况刘嚣、唐珍、张颢那些一丘之貉?司隶刘嚣,是和众常侍一伙的宦党,买到了公辅之位,做过司隶校尉,也就是国家直辖省份的长官。唐珍,是中常侍唐衡的弟弟,还有张颢,他也是中常侍张奉的弟弟,都是宦党,纯粹是些误国的小人,借着买官和内廷有人,轻松地步入朝堂来当官害人。
汉灵帝自己也不寻思好好治国,把心思全放在吃喝玩乐上了。比如在光和四年时,汉灵帝在后宫盖了一排排店铺,然后让众多宫女扮成商人在里面卖东西,同时还让她们盗窃争斗,汉灵帝自己也穿上商贾的衣服,宴饮作乐。
不仅如此,汉灵帝还有玩狗驾驴的爱好。他在西园玩狗,给狗戴上进贤冠,系着绶带。所谓进贤冠,就是文官戴的帽子,前面高七寸,后面高三寸,长八寸。另外,汉灵帝又亲自操控缰绳,驾着四头驴子,赶着它们一圈圈地来回跑。
皇帝一玩这个,大家就认为是个时尚,于是整个京师转相效仿,弄得一匹驴子的价格竟赶得上一匹马。
还有,当时宦官得势,一起比拟宫室的样子建起府第豪宅,这种超越制式的行为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
有一次,汉灵帝登上永安候台,这个台比较高,登上去后可以眺望远处,这时宦官们非常害怕皇帝望见自己的宅子,怪罪他们,于是就让赵忠、张让等哄骗皇帝说:“作为天下的君主不应该登高,登高会使百姓离散。”把汉灵帝吓唬得从此再也不敢登台榭了。
汉桓帝、汉灵帝这两任皇帝期间连历两次“党锢之祸”,结果阉党获胜,导致他们无法无天,横行霸道。此时国政又废驰,官员也腐败,造成了地方上的管理混乱,百姓生活很不安定,不安定的百姓则给某些有野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